<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当前位置: 首页 > 审务公开 > 审判动态
        办理过助学贷款,毕业后会影响征信?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2-06-11 20:53:41 打印 字号: | |


        近日,一通不同寻常的电话,一次屏幕共享,让青海省互助县丹麻镇杨先生近28万元不翼而飞。

        2022年6月9日,家住互助县丹麻镇的杨先生接到了一通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中国银保监会的工作人员,对方告诉杨先生他在上大学时以学生身份办理过助学贷款,现在大学毕业步入社会了,需将学生身份注销,转换成社会人员的身份,不然会影响个人征信。

        杨先生确实办理过助学贷款,就相信了对方,并添加了对方联系方式,对方发来了自己手持身份证的照片和银监会的工作证,杨先生看到后更加确信了对方身份,后对方让杨先生下载一款APP,杨先生按对方要求进入到该APP内的会议中并打开了屏幕共享,然后对方通过语音告诉了杨先生一张银行卡号和户名,要求杨先生给对方提供的银行卡内转账,说转账成功后就能将杨先生办理了贷款的学生身份转换成社会人员身份,身份转换过来后钱会原路返给杨先生,就这样杨先生将278675元钱分五笔转给了对方,最后对方未将钱返给杨先生,反而要求其继续转账。

        杨先生这才察觉到被骗,遂到互助县公安局刑警大队报案。 

        诈骗套路

        1、冒充工作人员,诈骗分子冒充银保监会工作人员给受害者打电话。

        2、博取信任,为了获取受害人信任,诈骗分子会利用非法渠道获取的个人信息,在电话中准确报出受害人的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等信息,实施精准诈骗。

        3、威胁恐吓,当受害人放松警惕后,诈骗分子谎称不配合对方工作会影响个人征信或产生严重后果。

        4、诱导转账,诈骗分子指导受害人下载APP,在APP内通过屏幕共享让受害人按对方提示操作实施诈骗。

        温馨提示

        1、如今的诈骗手段花样繁多,对于涉及个人征信或者要求转账的陌生来电千万不要随意接听,对方谈到“学生贷款”“注销校园贷”“学生账户转社会人员账户”的一定是诈骗,更不要随意与对方开启屏幕共享,以免上当受骗。

        2、公安部国家反诈中心推出的“国家反诈中心”官方APP,请大家下载安装后开启“来电预警”“短信预警”,可有效防止被骗。





         
        来源:法治日报
        责任编辑:逯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