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风雨百年路|1926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1-03-30 09:43:35 打印 字号: | |




        中国共产党大事记·1926年   


        2月21日-24日 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特别会议,会议确定我党应从各方面准备北伐战争。这时,国民军正在河北、河南同奉军、直军交战。会议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英、日帝国主义和奉直军阀反国民军的联合战线如果得胜,必然要进攻并推翻广州国民政府。会议指出,根本解决时局问题的途径,“始终在于广州国民政府北伐的胜利”。因此,“党在现时政治上主要的职任,是从各方面准备广东政府的北伐;而北伐的政纲必须是以解决农民问题作主干”;必须在北伐必经之湖南、湖北、河南等地加紧开展群众工作。会议同时强调,面对重重危机,北方国民军的存亡将对即将到来的北伐战争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国民军现时能支持得住北方现有的局面,广州政府在几个月的相当准备后,必然对于北伐更有胜利的把握,会师武汉与北方革命势力相联合造成国民革命胜利的局面,所以党必须加强北方的军事工作,以接应广州政府的北伐。会议还决定建立中央军委,以便加强党的军事工作。随后,中共中央建立了军事部。陈独秀因病未出席这次会议。
          

        3月18日 北京各界群众在以李大钊为首的中共北方区委和国民党北京执行部领导下,在天安门前举行一万余人的反帝示威大会。会后,当数千人的请愿团到达段祺瑞执政府门前时,卫队向群众开枪,死47人,伤199人,酿成三一八惨案。3月20日,中国共产党为三一八惨案发表告全国民众书,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打倒段祺瑞,推翻帝国主义、军阀的统治。天津、上海等地人民群起响应,纷纷举行集会、示威。
          

        5月1日 全国第三次劳动大会、广东省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同时在广州举行。全国第三次劳动大会举行了12天,通过了职工运动的总策略、组织问题及其运用方法、经济斗争的最近目标及其步骤等议案。广东省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举行了15天,通过了农民运动在中国国民革命中之地位等21项议案。两个会议的代表举行了四次联席会议,通过了工农大联合等决议,还到广州国民政府请愿,要求出师北伐。
          

        5月15日-22日 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二届二中全会。谭延闿、蒋介石等9人联名向全会提出旨在限制共产党、篡夺国民党党权的《整理党务案》。这个限制共产党活动的提案蒋介石事先取得了鲍罗廷的同意。《整理党务案》的主要内容是:限制共产党员在国民党高级党部任执行委员的人数,不得超过各该党部全体执行委员的三分之一;共产党员不能担任国民党中央各部部长;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名单须全部交出,等等。在上海的中共中央和鲍罗廷一样,采取了妥协的态度,出席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的中共党团内部对是否接受《整理党务案》意见并不一致,在鲍罗廷的压制下,指导中共党团的张国焘要大家接受,使得《整理党务案》得以顺利通过。于是,担任国民党中央党部部长的共产党员全部辞职,换上了国民党右派,蒋介石当上了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兼军人部长。随后,蒋介石又当上了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垄断了党政军财大权。
          

        6月19日 中国国民党中央致信中国共产党,提出根据《整理党务案》的规定,成立两党联席会议,并指派张静江、谭延闿、蒋中正、吴稚晖、顾孟余为国民党出席联席会议的代表。随后,中共中央指派瞿秋白、谭平山、张国焘为中共出席联席会议的代表。
          

        7月7日 陈独秀发表《论国民政府之北伐》一文,错误地认为北伐时机尚不成熟。他的这种认识,受到党内的批评,也受到国民党的攻击。
          

        7月中下旬 大举北伐的国民革命军,接连攻占株洲、长沙等地。
          

        9月17日 获得苏联和中国共产党援助的冯玉祥所部国民军在绥远五原誓师,宣布参加国民革命,接着向甘肃、陕西进军,同北伐军南北呼应。
          

        10月10日 北伐军攻克武昌,全歼守敌,基本上消灭了吴佩孚的反动军队。
          

        10月 湖南、湖北农村大革命爆发。广大农民群众组织起来,向不法地主和土豪劣绅展开了猛烈的攻击。几千年封建地主的特权被打得落花流水,农民协会成了乡村唯一的权力机关,即“一切权力归农会”。北伐军占领地区的工人运动也蓬勃兴起。国民党和国民革命军军官中的地主分子和资产阶级分子对此极端仇视,他们同大批逃亡到城市的土豪劣绅一起,大肆攻击工农运动,特别是攻击农村大革命。
          

        11月 北伐军歼灭孙传芳的主力,占领九江、南昌。盘踞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大军阀势力,至此有两个(吴、孙)基本上被消灭,北伐战争取得了重大胜利。根据这个有利形势,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决定迁都武汉。12月,到达武汉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国民政府委员组成有共产党员参加的临时中央党政联席会议,代行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的最高职权。蒋介石反对迁都武汉,企图在南昌另立中央,并开始同帝国主义、封建买办势力的代表密商,准备在北伐军占领上海、南京一带时发动突然袭击,公开反共。
          

        12月中旬 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特别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分析正在发展变化中的政治形势,据以制定党的主要斗争策略。会上,陈独秀作了政治报告,指出从江西战场胜利以后,我们和国民党的关系发生许多新变化,出现许多危险倾向,联合战线随时随地都有破裂的危险,危及整个民族革命的前途。报告虽然也承认国民党的右倾,承认蒋介石言论虽左,实际行动仍然很右,但报告所着重批评的却是党内的“左”倾,而且把党内的“左”倾看成是造成危机的主要原因。这种分析,一方面把党内实际工作中存在的某些“左”倾错误过分夸大;另一方面又掩盖了新右派准备出卖革命这个造成分裂危机的根本原因。会议根据陈独秀的政治报告作出决议,错误地认为当前主要的危险是民众运动勃起并日益向“左”,蒋介石因恐惧民众运动而日益向右,“左”、右倾距离日远,会破裂联合战线而危及整个国民革命运动。会议的决议规定当时党的主要策略是:限制工农运动发展,反对“耕地农有”,以换取蒋介石由右向左;同时扶助汪精卫取得国民党中央、国民政府和民众运动的领导地位,用以制约蒋介石的军事势力。实质上这就是信任蒋介石、汪精卫超过信任工农群众,不惜牺牲工农群众的根本利益去迁就蒋介石的要求。汉口特别会议没有能解决党在迫在眉睫的危局中如何生存并坚持斗争这个极端重要的问题,反而指引了错误的方向。这次会议的决定得到中央政治局和共产国际代表的联席会议同意。这是导致大革命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来源:图片制作/新闻处 延伸阅读/人民网 
        责任编辑:逯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