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就此联合问卷网,对2001名70、80、90后受访者开展了一项调查。调查结果中有几个值得关注的重要信息——69.0%的受访者感觉人们的规则意识比过去增强了;62.4%的受访者建议人们从生活细节入手,从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61.0%的受访者建议学校给予正确引导。
规则意识所描述的,是人们发自内心、以规则为自己行为准绳的意识,而不是简单地依照规则办事。当它被社会调查置于台前郑重提出的时候,无疑是因为当下两个需要面对的现实:一是规则意识在现代文明语境下,越来越被推崇,二是在现实中,规则意识仍处于相对尴尬的境地。
就前者来说,法治社会本身就以法规为基础,这是社会安定团结、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就后者来说,类似逃票进入动物园、阻停高铁、景区刻字等热点事件,无不说明规则意识在一些人内心可谓淡漠之极,而比照我们身边的现实,插队、随意闯红灯、随地吐痰等现象又足以说明,规则意识的缺失,依然是国人的通病。在此次调查中,虽然有将近七成的人认为社会规则意识在增强,但是,这依然只能说明情况得到好转,并不意味着规则意识已蔚然成风。
规则意识的淡漠或者说缺失,显然不仅仅关乎于个人素质问题,往大了说,这是阻碍社会文明进步的硬伤,往小了说,规则意识的有无,将直接影响每个人的生活。在经济学中有一个概念叫交易成本,完备的市场规则会降低交易成本。虽然社会交往和经济交易领域不同,但是,它与市场交易同理,若没有成熟的规则意识,那么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成本就会让合作变得艰难。
规则意识的形成和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从孔子时的“从心不逾矩”到后来“无规矩不方圆”,再到今日对规则意识的强调,建立广泛的规则意识从来都没有被忽视过。但是,面对人性先天的逐利冲动,建立全民规则意识需要长期的社会培养和全方位的训练。
那么,到底该向何处着手进行规则意识培养?在此次的调查结果中,其实间接给出了答案: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应从生活细节入手,从孩子抓起,以学校培养为主。只有从细处入手,才能把规则意识贯穿到生活点滴中,也只有从孩子抓起,才能把规则意识置入到代际传递中,塑造孩子的性格和品质,直接影响孩子对规则的认知。
总而言之,规则意识当成为现代文明的通行证,每个人都将置身其中,成为规则意识的操练者、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