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故​乡
        分享到:
        作者:吴雅静  发布时间:2017-11-10 15:09:05 打印 字号: |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身在异乡,故乡既是铠甲也是软肋,只要想到家乡,乡土记忆就会跃然眼前。

        前不久,从朋友圈看到一个新景点——土门关驿道小镇。名字似曾相识,查看地图感觉是在故乡村庄附近,于是驱车前往。到了那里,果然就是在老家村西河滩边建起的景点。景区里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一派繁荣景象。

        记得小时候,每逢夏天雨水充足,干涸的河面升起,村庄里的妇女便端着洗衣盆相约到河边浣洗衣裳,河边杨树拴上晾衣绳,五颜六色的衣裳随风飘舞。浣洗的妇女们边洗衣边招呼着河里抓泥鳅的小孩们,有的小孩不小心抓到癞蛤蟆,吓得哭喊着跑上河岸,引得在场众人哈哈大笑。本来村上游的白鹿泉水是源源不断地流下来,可是奇怪的是流到我们村,水就不见了踪影。村里的老人讲过这样一个传说:过去河沿岸的村庄每年都有祭祀河神的活动,可是就我们村偏不搞这些,说是反正我们村在中间,不信河水不从我们村过。于是河神恼了,河水流到我们村口时就钻进了地下,绕过我们村后河水又冒上来继续往前流经各村庄。就这样,我们村的河大多时间是干涸的,只有雨水丰沛的年份才会有水,据说这些年河面再没有升起过,已经变成了河滩。

        从景点正门进来,走到尽头就是村口。土门楼、戏台、那棵长得裂开的树,这些都是我再熟悉不过的。然而,因为修庙,戏台被拆掉了,那棵树也已不知所踪,唯独具有象征意义的土门楼依然矗立,让游人们了解土门关驿道的历史。因近年兴起的美丽乡村建设,家家户户的外墙被粉刷一新,整个村落变成了青砖黛瓦,平整干净的街道两旁花团锦簇,幽幽的绿竹是那样的闲雅,置身其中,我竟然感觉不到是在我的家乡。

        儿时记忆里,我们的村庄又脏又乱,街道因为没有排水设施,遇到下雨整个街道变得泥泞不堪。那时,我家住在村西,要踩着泥泞走到村东的学校去上学。母亲喜欢花草树木,便在我家大门口两边栽种些花花草草,在那样的街头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却不是很协调。今天再看家乡的街道,美观、整洁,如果喜爱整洁的母亲还在,她老人家一定是不甚欢喜!

        漫步小巷,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就连乡亲家里传来的狗叫声都让我感觉无比亲切。来到村外,菜地里有熟悉的萝卜白菜,闻着泥土的清香,看着飞舞的蝴蝶,恍惚间我又回到了童年时光……

        走在街上,看着那似曾相识的乡亲点头微笑,但他们好像已经不认识我了。路经儿时玩伴的家,大门紧锁,房屋年久失修,已经破败。物是人非的感觉涌上心头,五味杂陈!

        阔别多年,我的家乡已是一派新景象,过去无人问津的村庄被外人所知,游人纷至沓来,络绎不绝。旅游定会给村里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随着经济的发展,祝愿生活在那里的乡亲们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责任编辑:吴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