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们县城举办了一场露天歌舞晚会,外县的一位农民歌手在全场观众的掌声中,接连演唱了四首歌,还意犹未尽。为了参加这场晚会的演出,这位农民歌手,干完农活后,骑着电车从四十多里外的农村赶来,晚会结束后,还要乘着夜色匆匆赶回家,他为了什么呢?看着舞台上他那张红润的笑脸,我突然明白了,他图得是观众们那热烈的掌声呀!
掌声是什么?掌声是久旱后的甘霖,灌溉农田,也滋润心田;掌声是冬夜里的篝火,让人暖意弥漫,信心倍增;掌声是嘹亮激昂的号角,鼓舞人心,催人奋进。顽童在大人的掌声里变得乖巧听话、聪明伶俐;学生在老师的掌声里变得勤奋刻苦、成绩优秀;员工在同事的掌声里充满激情、恪尽职守;老人在晚辈的掌声里甩掉抑郁、找回快乐。在这个世界上,有谁能拒绝掌声呢?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们愿意为稚嫩孩童鼓掌,愿意为耄耋老者鼓掌,愿意为不相干的人鼓掌。有时,却偏偏不愿为与你年龄相近、经历相仿、才能相当的人鼓掌。这是为什么呢?是人们的嫉妒心在作祟。其实,嫉妒是人的本性,在合理范围内可被视为正常反应。如果我们不能及时调整心态,任由妒火中烧,做事缺乏考虑,行动不顾后果,害人害己,祸莫大焉。庞涓和孙膑都是鬼谷子的学生。庞涓先行下山为魏国效力,并立下大功。后来,经墨翟推荐,孙膑也下山为魏国效力。庞涓很嫉妒孙膑的才能,就设计陷害他,后来又挖了孙膑的膝盖骨。起初孙膑并不知情,后来明白了实情,孙膑便开始装疯。对这一切心知肚明的墨翟又向齐王推荐了孙膑,齐王派人将孙膑接到齐国。孙膑先是帅军围魏救赵,解了邯郸之围,后又围魏救韩,用减灶法,骗过庞涓,庞涓轻骑冒进,落得万箭穿身。以害人始,以害已终,这就是庞涓的人生轨迹。如果当初庞涓未起嫉妒害人之心,而是为孙膑的军事才能鼓掌加油,兄弟同心,共佐魏王,魏军将坚不可摧,庞涓也不会死无葬身之地。这真是血的教训啊!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无完人,再优秀的人也不可能十全十美。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也都有一定的不足之处。一个人只要用一种健康的心态来看待别人,就会发现,周围的人都有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把掌声送给别人,不是刻意抬高别人、贬低自己,而是对别人的肯定。把掌声送给别人是一种气度,一种品德。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单位、一个国家,都要有把掌声送给别人的气度和品德。我国历史上有个“管鲍之交”的故事。管仲和鲍叔牙都是春秋时期的齐国人, 他俩年轻时就成了好朋友,鲍叔牙在很多事情上让着管仲,管仲做错了事也能容忍。后来,鲍叔牙和管仲分别成为齐国公子小白和公子纠的谋士。在争夺王位的过程中,管仲射中了公子小白的腰带钩。后来小白继承了王位,就是历史上的齐恒公,管仲成为了阶下囚。齐恒公想让鲍叔牙当宰相,帮助他治理国家,鲍叔牙却认为自己没有当宰相的能力,他大力举荐被囚禁的管仲。齐恒公终于被鲍叔牙说服了,任命管仲为宰相。而鲍叔牙却甘心做管仲的助手,在管仲和鲍叔牙的合力治理下,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试想,鲍叔牙要是像庞涓那样小肚鸡肠,忌贤妒能,成为阶下囚的管仲早就一命呜呼了,也不会再有“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齐桓公了。
掌声是滋养心灵的良药。为别人鼓掌,也是在给自己加油。为别人鼓掌,是对别人取得的成绩的肯定和奖赏;为别人鼓掌,你就能认清自身的差距和不足;为别人鼓掌,你就能找到前进的目标,鼓足赶超的动力;为别人鼓掌,当你走向成功时,也一定会赢得别人的喝彩。
学会为别人鼓掌吧,相互鼓掌,才能共同提高,实现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