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飘逝在风中的书信
        分享到:
        作者: 古 月  发布时间:2016-09-23 09:36:18 打印 字号: | |
        这年头,网络联系快捷,手机短信、微信泛滥,已没有多少人会用书信示情说事,也没有多少人会收到书信。书信越来越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成了稀罕之物。有时我会想,如今,或许再过一些年,年轻人恐怕不知道书信为何物?尤其,更不会悟到写信和读信的深层意味。这样想着,忽然就感到一阵苍凉和惘然。

        我不知道最早的书信源自何处何个朝代,但在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度里,早就有“鱼雁”、“锦书”、“尺牍”的名词。历史上,许多情文并茂赏心悦目万口争诵千古流传的佳作杰构,在当时就是以“致友人书”、“与某某书”的形式出现的。后来我们中的很多人都乐意费时劳心刻意经营信件,用漂亮讲究的文笔、字眼表达自己的个性修养,生活情趣,人生智慧,他们将写信演绎成一种艺术创作而乐此不疲,也发展了邮政事业。

        回想青少年时代,那是一个人们普遍写信、盼信、读信的年代,人们对书信一直有着温暖动心的感觉。在许多年中,书信与我们的生活和精神紧密相连。写信,是对同学、友人、亲人最为普遍的联系方式,也是表达友情、亲情、爱情的最有效途径。写好的信在笔下犹犹豫豫地改了一遍又一遍之后,接着随邮车风驰而去,然后在途中作一次快乐的旅行,又在那一头有了落脚点。信在寄出后,寄信人想象着收信人的表情,自己也会发出同样的表情。那时候信是那么重要,那么不可缺少。一个经常写信的人,如果长时间没有收到书信,他的日子就会暗淡、无聊而苍白,精神空虚得让人发慌。在那个物质普遍匮乏、生活平淡、娱乐活动单调的岁月里,书信,是一种寄托,一种牵挂,一种向往,是一份绵绵的倾诉,一份心灵的慰藉。

        记得我是在小学二、三年级就开始写信的,那时我的堂哥在北京当兵,常有书信寄到家里,收信的这天晚上,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伯父、父亲让我代他回信。当然,说是写信,都是父亲说一句,我写一句,而且写的都是家常事,语言平淡朴实,段落结构相同,毫无辞藻和色彩,语法上通也不通,我至今仍不得而知。也许是小时候写信的启蒙,使我后来喜爱上了写作文,直至今天还在稿纸上涂鸦赚稿费。

        虽然在外上学期间也写了不少信,但那都是家信。参加工作后,同窗几年的同学时常有信寄来,这种信,或寄情叙事,或坦露心迹,抒发理想,或天南地北,海侃神聊。当然也有写得很认真的信,我的一位井陉籍的室友就是这样,总是把书信当成艺术来做,在他那端正、清丽、洒脱的字迹里,充满着独特的个性风格和文化味道。记得最长的一封信他写了十八页,完全可以算作是一篇正儿八经的作品,在信里他谋篇布局,层层铺垫,在字里行间引用了大量的诗词曲赋名言警句,把对生活的希冀,未来的畅想,工作的成绩,同学的友情,写得妙趣横生。读这样的信完全是一种美的享受。

        而收到这样的信,我在回信时也少不得打起精神,让思维信马由缰,把真情凝聚笔端,选择好措辞,将生活和工作中高兴的、苦恼的、欣慰的、忧愁的事儿不用遮拦地说给远方的友人。回这样的信对个人的写作能力是一次极大的锻炼。只是我没有同学的才情和文气,写的信远不及他的华丽和优美。

        读信如晤,当久未谋面的旧友忽然一信而至,纸上密密麻麻的小字,如一股涓涓细流不断涌出,然后化作一泓清水,慢慢地在眼前泅浸开来,便幻化出他的音容笑貌,轻?着他的言谈举止,让内心的情谊的潜流,凝聚成静穆的力量。这种况味,只有读信者才能体会,才能感受。

        时光流转,白驹过隙。现在生活变了,世道变了,电话、手机、电脑的普及,已很难见到一封真正意义上的信了。那个写信的时代过去了,书信实实在在离我们远去了,甚至不留下一缕清风,一丝雅韵。人的浮躁、实用和麻木,已没有了什么相思、等待、企盼,也没有了闲情逸致和坚守的精神家园。现在,我们收到的都是公文格式的印刷书信。友人、家人、同事甚至连爱人间的联系,只有一个电话,一个电子邮件,寥寥数语就把要解决的问题谈妥了,在平平淡淡中我们渐渐失去了文字的魅力和书写的力量。在敲击键盘时,我们不知道是给人写信还是给电脑写信,同样,也不知道自己收到的电子邮件来自何方,更无法像拿在手里的信件一样,真切感受那份远到的思念和深情。

        写信的日子真的远去了,我忽然为再无书信可收而感到悲伤。

        责任编辑: 古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