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童年记事
        分享到:
        作者: 古 月  发布时间:2016-09-08 09:39:12 打印 字号: | |
        记忆中是母亲辛苦地将我拉扯长大的,因为父亲是军人,在我七岁前的记忆中根本没有父亲的影子。

        最早的记忆是邻居富春大姐教我学会游泳。我家房子建在村子的东南角,门前就是一个大池塘。所以,在我们村无论男女,不会游泳的村民是没几个的。一天傍晚,我依例到池塘里去洗澡。大姐发现我还不会游泳,就鼓励我——那时可算是纵容了,因为我自幼身体柔弱,母亲一直对我很小心。大姐先用手托着我的下颚,让我学会漂浮着身体用脚打水。接着,她就把我往深水处推,任凭我在水中喝水、折腾。就这样,我一次性学会了游泳——当然肚子里也喝了个半饱,但我和她却都很高兴。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只要是天气热了起来——无论是上学期间,还是暑假里,我就会和小伙伴们一块泡在池塘里。尤其是每天的中午,下水游泳就像是例行公事。有时是光屁股下水,把衣服裤子扔在河岸边;有时是穿着短裤下水,等待裤子晒干后再跑去学校上下午课。傍晚时分,母亲找人吃晚饭,那是一定要绕着池塘、甚至满村子喊的。也记不清是读几年级,几个小伙伴居然从我家门口一直游到了另外一条河里——足足有两公里长的河面。体力耗尽,大家便沿着山路走回村子。母亲忙于农事和家务,对此事是绝不知晓的。这样的经历,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是不可思议的。

        学会了游泳其实是很有好处的,这个好处不是现在的人们所想象的——所谓遇事时可以求生,而是可以解决吃饭没菜的大问题。要知道,在那个年代,村民们是刚刚有了点粮食,却经常是没有菜吃。我常常抗议母亲“不烧菜”给我吃。有时,母亲拗不过我,只好用酱油拌饭给我吃。如今在食堂吃饭,同事们依然能看见我用汤水拌饭,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在每年发洪水的时候,是菜园子里最没有菜吃的时候。这时,乡亲们便会自制一把鱼罾,鱼罾里撒下一点剩米饭,坐等虾米进罾贪吃。一个上午往往能捕到一大碗鲜虾呢。我学会了游泳,也就不怕掉进水里淹着了。

        也许是因为这样的经历,激发了潜藏在灵魂深处的顽劣本性?一个母亲眼中体质柔弱的乖孩子,从此闹腾不止。也兴许是因为家祖里兄弟多吧(也就是我爷爷有9个孙子),我经常带着两个堂弟在外面玩耍闯祸。有一回,我们又把另一个家族的一个同龄孩子打得鼻青脸肿,鲜血直流,可我依然无所谓地回了家。饭碗刚端起来,那家大婶牵着孩子来我家告状了。母亲气不打一处来,抄起笤帚就往我屁股上揍,最终还把留给我吃的两个鸡蛋赔给了人家。屁股倒不觉得痛,只是可怜了那两个鸡蛋,那个心疼啊!

        清楚地记得,在读三年级时,全班只有23个学生(包括了四个自然村的全部学生),我又跟邻村的孩子在教室里大打出手,板凳都用上了。被高晓晨老师叫到办公室后,心里很是着急,心想:这下可完蛋了,老师真生气了。可是,老师并没有训斥我们,也没有揍我们,而是让我们俩去干活——两个人去水井抬一桶水来。这招还真让我俩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路上,我俩商量着,怎么跟老师“解释”。还真有说辞:我们因为怕老师惩罚,一路相互妥协,最后达成一致——就跟老师说,我们是闹着玩的,在模仿电影里的情节而已。然后,两个人就和好了。老师见我们把水抬了回来,看看我们,三个人全笑了。最后,老师说,顽皮一点没错,可是,不能打架,尤其是不能用刀枪棍棒打架啊!很奇怪,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打架了。

        架是不打了,可是顽劣的本性还在。念五年级时的一次晨读课,我又溜出去看汽车了。这次,比较幸运吧——在汽车上翻上翻下的,看了个遍,还幻想着,今后能做一名汽车司机该是一件多么神奇的事!等我准备溜回教室时,才发现,现实是何等“残酷”:晨读课早结束了,已经开始上第一堂课,张秀增老师正等在门口呢!——张老师曾是军人出身,教我们语文,兼任学校校长。张老师拿出了我印象中最严厉的处罚措施——在我身上杵了好几拳。从此,我再也不敢旷课了。

        无事生非的孩子自然是不学无术之流。在读四年级时,因为数学老师患有重疾吧,离开了学校,把我们这帮熊孩子交给了她初中刚毕业的女儿教。这怎么能管得住我们这帮顽劣之徒呢!我们常常把小老师欺负得大哭逃出教室。那年,我数学考了个全班倒数第一:14分。至于语文学习,也是如此这般。记得有一回,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父亲》。这可怎么写呀!很快,坏主意又来了。回到家,等父亲出现在我面前时,我便要求父亲来写这篇作文,还振振有词:“题目就是‘父亲’,我又不是你,怎么写得出来呢!”确实,父亲在我的印象中,并没有太多记忆——之前,他在部队,后来又忙于单位工作。我还真不了解他。可是,我以此为由让父亲帮我完成作业,也确实让人啼笑皆非。拗不过我,父亲还是硬着头皮写他自己了。没有想到的是,父亲的作文居然也只有及格分数,这倒让我着实吃了一惊,从此,再也不让他代做作业了。自己也多少渐渐明白,原来,读书这件事,长辈还真的帮不上忙。

        可是,如此糟糕的成绩,怎么能把书读下去呢?!在小学升初中的全乡统考中,我竟然录取了!——要知道,我上面几个堂哥都没能考上乡镇上的初中呢。这还真的要感谢张老师!张老师从军回乡,还带回来了一个老婆——李荣花老师,正好教我们数学。自从我被张老师教训过后,两位老师便经常在放学后把我留下来,叫到他们房间,帮我补习功课——李老师的耐心,是我所遇到过的老师之中最有耐心的人。可以这么说吧,我的人生,如果没有张老师,可能人生的轨迹完全不是如此吧?而如果说,我今日对工作、生活有如此好的耐性,也不能不说是李老师的功劳!

        打那以后,母亲不用再到处找我吃饭——只要见不到人影,就去学校找,一准能找到。就在这个时间,三伯父注意到了我的变化。不知他从哪里找出来了一本家传的手抄本《昔时贤文》,每每吃过晚饭后,就把我叫到身边,叫我念。或许是因为押韵吧,我背得很快,常常能得到伯父的表扬。也许,人生至今日,我能懂得不断地求进步,知道付出,懂得感恩,跟这段经历有关吧。感谢三伯父!

        之后的岁月,我再也没有犯浑过。可童年也就这样过去了。平日里,每当孩子们说起自己的童年“枯燥而不幸”——除了学习还是学习的生活,那,我的童年呢?我们那一代人的童年是幸运还是不幸运呢?

        责任编辑: 古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