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他那一声声“磨剪子来——炝菜刀——”委婉而又动听的吆喝声,一下子把我的思绪拉回到了那快乐无忧的童年时光。记的很小的时候只有进入农历十二月,新年的氛围越来越浓时,才有磨刀师傅肩扛一条短腿的小长板凳,一头固定两块磨刀石,一块用于粗磨,一块用于细磨,板凳腿上还绑着个小铁罐,用来装水,凳子的另一头则绑着坐垫,还挂了一个篮子或一只箱子,里面装一些简单的工具有锤子、钳子、钢铲、水刷、水布等等。每天不停的走村串户扯开嗓子吆喝着:“磨剪子来——炝菜刀——”这一声长长的带有节奏的吆喝声和扛在肩头上的小长板凳,便是磨刀师傅这一行当的标记。记的儿时老人们经常给我们猜一种谜语,比喻得非常形象,叫做:“骑着它不走,走着不能骑,打它它不动,扛着它才走。”
每当听到有磨刀师傅的吆喝声,父母亲就会给我们几角钱叫我们把有些不锋利的各种菜刀、剪刀等,送到磨刀师傅那里,人多的时候还要排队,当排到自己时,只见师傅把菜刀拿在手上,首先用手试一下刀刃,然后再根据不同的刀型开始磨刀,只见师傅把刀剪放在磨刀石上不停的回来推拉,炝一段时间后,再把刀翻过来用同样的方式炝另一面。这时候我们会目不转睛地盯着师傅看,眼见师傅一边用力磨刀一边还不停地往刀上淋着清水,磨一阵就用手指在刀刃上轻轻刮一下,又眯着眼看看刀锋,一把钝口的刀剪在磨刀师傅的手里只需一袋烟功夫,就会变得锋利无比。
师傅把刀磨好后再把松动的刀把重新箍紧,再用炝刀将刀身上的锈迹和污垢全部清除干净。这样一把磨得好的刀,刀口是一条直线,刀口上面有一条黑色的线,磨刀人磨出的刀剪,虽达不到小说里写的“吹毛发立断”的神奇效果,但将刃口放在指甲上,只需轻轻推一下,定能削下一小片指甲来。
每一位磨刀师傅都是把各种刀剪当作艺术品来进行修理打磨。每当他把磨好的刀与剪子交还给主人时,脸上每一条皱纹里都蓄满了笑意,这一刻他或许正陶醉在喜悦里,甚至淡忘了报酬。把刀剪磨好后家家户户就准备着杀猪、宰羊了,每年到了这个季节别提我们有多高兴了,因为很快就有肉吃,有新衣服穿,快快乐乐的过新年了。
现在偶尔见到的磨刀师傅虽然都能够把各种刀剪炝的锋利无比,可是使用的工具与以前有些不相同了,现在他们大多使用的是半机械化了,已不再是纯手工艺了,他们用手摇动砂轮来把刀剪等炝锋利,这样既省力又省时了,原来要一袋烟的功夫,现在不一会儿就能炝好,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不过用砂轮炝出的刀、剪虽然薄厚均匀,但听内行人说:刀刃遇热退火,会减弱钢性,从而缩短了各种刀剪的使用寿命。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已不再是单纯的考虑吃饭、穿衣的问题了,婆婆妈妈们也很少拿剪刀自己做衣服了。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些生活在民间的,曾经靠自己的手艺走街串巷养家糊口的老手艺们,一个个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被人们所遗忘,被淹没在悠悠的岁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