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但是,贫困地区发展滞后问题没有根本改变,贫困人口生产生活仍然十分困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扶贫工作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就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要求。并专门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相继制定了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的实施方案,并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扶贫事业。在这场扶贫攻坚战中,人民365bet现场走地盘_完美体育365官方网站_36500365体育在线投注也不能缺位。作为审判机关的人民365bet现场走地盘_完美体育365官方网站_36500365体育在线投注要结合自身工作职能,认真思考审判工作与精准扶贫的内在联系,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积极主动参与到扶贫攻坚战中来,进一步增强推进扶贫攻坚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把扶贫工作作为365bet现场走地盘_完美体育365官方网站_36500365体育在线投注践行司法为民、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重要举措,坚持严格公正高效司法,依法保障、引导、支持有利于扶贫开发工作的活动和行为,围绕脱贫攻坚精准发力,切实抓好涉及扶贫开发案件的审判和执行工作,努力为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和服务。
一、精准扶贫的概念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二、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意义
我国扶贫开发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通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但是,长期以来在具体工作中却存在“谁是贫困居民”“贫困原因是什么”“怎么针对性帮扶”“帮扶效果又怎样”等不确定问题。由于全国都没有建立统一的扶贫信息系统,因此对于具体贫困居民、贫困农户的帮扶工作就存在许多盲点,真正的一些贫困农户和贫困居民没有得到帮扶。扶贫中的低质、低效问题普遍存在,以致“年年扶贫年年贫”,扶贫重点县舍不得“脱贫摘帽”,数字弄虚作假,挤占浪费国家扶贫资源;人情扶贫、关系扶贫,造成应扶未扶、扶富不扶穷等社会不公,甚至滋生腐败。表面上看是工作方法存在问题,实质反映的是干部的群众观念和执政理念的大问题,不可小觑。现行的扶贫制度设计存在缺陷,不少扶贫项目粗放“漫灌”,针对性不强,更多的是在“扶农”而不是“扶贫”。原有的扶贫体制机制必须修补和完善。换句话说,就是要解决钱和政策用在谁身上、怎么用、用得怎么样等问题。扶贫必须要有“精准度”,专项扶贫更要瞄准贫困居民,特别是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务必重点用在贫困居民身上,用在正确的方向上。扶贫要做雪中送炭的事,千万不能拿扶贫的钱去搞高标准的新农村建设,做形象工程不能实现扶真贫。贫困区域的发展,主要应使用财政综合扶贫资金和其他资金。
三、精准扶贫工作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一)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行动不力。部分村与镇村干部除去年底或重大节日期间按照党委政府要求开展对部分贫困户和留守儿童慰问外,没有工作队驻村入户摸实情、订规划、搞帮扶,用慰问活动替代了精准帮扶;少数单位在精准扶贫中举措不强,责任不明,下去“一窝蜂”,回来脑空空;还有极少数个别单位认为扶贫帮困是扶贫部门的事,怎么把工作转嫁给了他们等。综上原因,少数单位对“精准扶贫、同步小康”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导致责任淡化,行动不力。(二)工扶矛盾突出,缺乏帮扶连续性、深入性。少数单位工作队虽逐一走访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了对口帮扶关系,明确了对口帮扶责任,但工扶矛盾突出,人员时常调整,队员经常更换,致贫原因找不准,办法举措不连贯,缺乏帮扶针对性、连续性、深入性,帮扶成效不明显。(三)“冷热”不均,缺乏帮扶互动性、联动性。精准帮扶、精准脱贫坚持“属地负责、双向担责”原则,极少数乡镇党委政府明确了部门对口帮扶贫困村和贫困户职责,自感压力减少、责任退却,对部门联村扶户工作协调支持配合弱化被动,出现“上热下冷”;多数乡镇强化精准帮扶责任举措,利用部门人才、政策、信息、资金等优势,明确镇村专人配合协调,助推精准扶贫,但少数部门责任缺失,投入不足,措施不力而“上冷下热”,联村扶户互动性、联动性欠缺。(四)对精准扶贫目的意义领会不深。少数单位人员也派了,资金也投了,但在实际帮扶中,重基础设施和规模产业帮扶,轻贫困户脱贫指导支持,精准扶贫效果欠佳。
四、对人民365bet现场走地盘_完美体育365官方网站_36500365体育在线投注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建议
努力审理好每一起案件,司法服务遍及每一个村落,司法宣传教育每一位村民,司法扶助温暖每一户家庭,组织建设保障每一处角落。真正实现精准扶贫,(一)依法打击涉扶贫工作的各类犯罪,营造良好法治环境。要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严厉打击偷牛盗马、入室盗窃、赌博、危险驾驶、交通肇事、侵吞、侵占、挤占涉农资金等涉农和涉及贫困户的案件和侵农害农违法犯罪行为,着力防止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户因为刑事受害返贫、因毒返贫、因赌致贫、因涉邪致贫、因参与传销致贫等现象发生;着力保护涉农资金安全,确保扶贫资金都使用在最需要的地方,不发生侵吞、侵占涉农资金案件,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依法妥善审理好涉扶贫工作民商事案件,加大涉农案件的执行力度,切实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要充分发挥民商事审判职能,依法妥善审理金融扶贫、产业发展等涉经济领域案件,保障国家扶贫政策的落实,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在平等保护当地市场经济主体的同时,尤其注重兼顾群众利益保护和市场主体持续发展能力维护的关系。特别是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适用诉讼保全和执行措施,对涉讼困难企业要慎用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在实现公平正义的同时,从司法角度最大限度维系困难企业的“造血功能”,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为脱贫致富奠定经济产业基础。要依法妥善审理农村贫困家庭在就业、医疗、教育、养老等涉民生领域案件,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加大涉农案件的执行力度,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通过总对总查控机制,建立多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形成解决涉农案件执行的合力,坚决打击逃避债务行为,切实保障弱势群体合法权益。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少年、留守妇女和空巢老人等特殊群体的保护力度,切实肩负起对“留守人员”司法保护的重担。同时依法审理好行政诉讼案件,保障人民群众诉权。严格依照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和司法解释规定,切实推进立案登记制度改革,坚持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对起诉来的行政诉讼案件,仅进行当事人身份信息核对、起诉状是否明确、材料是否齐全等形式审查,形式审查后发现有误的,一次性全面告知当事人补正;严禁以任何理由随意限缩受案范围、违法增设受理条件,决不允许出现人民群众告状无门现象。要妥善审理好涉及农村低保户、困难户资格审查认定、移民搬迁、扶贫款、救济款发放等行政诉讼案件,切实保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二)促进扶贫资金的阳光化管理和公正合理使用;依法妥善审理金融扶贫、产业发展等涉农经济领域犯罪,为打赢脱贫攻坚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依法妥善审理贫困人口特别是涉及农民工、留守人员就业、医疗、教育等涉民生领域案件,切实保障弱势群体合法权益。(三)服务要到位。不断完善司法便民利民工作机制,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坚持深入基层调研,到村到户到人了解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司法需求,加强分析研判,强化司法应对,认真开展“送法进基层”等系列活动;不断优化司法为民便民服务,通过加强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充分发挥人民法庭服务群众的“排头兵”作用,积极开展巡回审判,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司法需求,为贫困地区、偏远山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诉讼服务。在抓好普通贫困户结对帮扶的同时,加大对长期信访、案件久拖不决、久拖不执、家庭主要成员被伤害、涉案入监导致贫困等家庭开展结对帮扶,最大限度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实施帮扶和救助。强化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功能,及时将生活特别困难当事人的案件依法纳入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的范畴,通过司法救助、民政救济等措施,帮助其解决困难,做到应援尽援、应救尽救,最大限度让困难群众享受到法治建设的红利,决不能因为法律援助不到位、司法救助不到位导致发生贫困问题。帮扶贫困村建立纠纷调解室, 开展巡回审判,做好法律服务。积极开展法律进村活动,要广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扶贫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帮助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破除落后观念,树立健康向上的文明观;邀请群众、村干部旁听案件,就地调处纠纷,让广大村民接受法治教育,促进形成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围,深入挖掘当地先进文化,将潜在的文化影响力转变为化解社会矛盾的强大力量,保障脱贫攻坚工作在法治轨道上深入开展。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四)协助地方党委政府做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通过有效、合规的程序,把谁是贫困居民识别出来。实现“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开展到村到户的贫困状况调查和建档立卡工作,包括群众评议、入户调查、公示公告、抽查检验、信息录入等内容。过去,全国曾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实践表明,这样识别扶贫对象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是程序繁琐、操作性不是很强。要充分发扬基层民主,发动群众参与;透明程序,把识别权交给基层群众,让同村老百姓按他们自己的“标准”识别谁是穷人,以保证贫困户认定的透明公开、相对公平。贫困居民识别出来以后,针对扶贫对象的贫困情况定责任人和帮扶措施,确保帮扶效果。就精确到户到人来说,重点为:一是坚持方针。精确帮扶要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工作方针,重在从“人”“钱”两个方面细化方式,确保帮扶措施和效果落实到户、到人 二是到村到户。要做到“六个到村到户”:基础设施到村到户、产业扶持到村到户、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结对帮扶到村到户。真正把资源优势挖掘出来,把扶贫政策含量释放出来。三是因户施策。通过进村入户,分析掌握致贫原因,逐户落实帮扶责任人、帮扶项目和帮扶资金。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实施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六到农家”工程,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帮助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四是资金到户。在产业发展上,可以推行“专项财政资金变农户股金”的模式,也可以通过现金、实物、股份合作等方式直补到户;在住房建设上,可以推行“农村廉租房”的作法;“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补助资金可以直补到人;对读中、高职学生的生活补贴、特困家庭子女上大学的资助费用,可通过“一卡通”等方式直补到受助家庭;异地扶贫搬迁、乡村旅游发展等项目补助资金可以直接向扶贫对象发放。五是干部帮扶。干部帮扶应采取群众“点菜”、政府“下厨”方式,从国家扶贫政策和村情、户情出发,帮助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制定符合发展实际的扶贫规划,明确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并落实严格的责任制,做到不脱贫不脱钩。要建立起贫困户的信息网络系统,将扶贫对象的基本资料、动态情况录入到系统,实施动态管理。对贫困农户实行一户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确保扶到最需要扶持的群众、扶到群众最需要扶持的地方。年终根据扶贫对象发展实际,对扶贫对象进行调整,使稳定脱贫的村与户及时退出,使应该扶持的扶贫对象及时纳入,从而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扶贫信息真实、可靠、管用。二是阳光操作管理。按照国家《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对扶贫资金建立完善严格的管理制度,建立扶贫资金信息披露制度以及扶贫对象、扶贫项目公告公示公开制度,将筛选确立扶贫对象的全过程公开,避免暗箱操作导致的应扶未扶,保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在阳光下进行;筑牢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带电“高压线”,治理资金“跑冒滴漏”问题。同时,还应引入第三方监督,严格扶贫资金管理,确保扶贫资金用准用足,不致“张冠李戴”。三是扶贫事权管理。对扶贫工作省、市两级政府主要负责扶贫资金和项目监管,扶贫项目审批管理权限原则上下放到县,实行目标、任务、资金和权责“四到县”制度,各级都要按照自身事权推进工作;各部门也应以扶贫攻坚规划和重大扶贫项目为平台,加大资金整合力度,确保精准扶贫,集中解决突出问题。(五)加大法治宣传教育力度,弘扬法治精神。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贫困地区基层社会治理,加大基层社会法治宣传教育力度,为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创造法治环境。充分加大工作宣传力度,扩大影响,让人民群众充分了解党和国家优民惠民政策,了解党委政府为民办理的好事、实事,提高群众知晓率和满意度。注重凝聚365bet现场走地盘_完美体育365官方网站_36500365体育在线投注工作正能量,大力宣传365bet现场走地盘_完美体育365官方网站_36500365体育在线投注在主动服务民生、关注民生,开展打击违法犯罪、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好的措施、做法和成效,让人民群众真实感受到365bet现场走地盘_完美体育365官方网站_36500365体育在线投注在打击犯罪、维护社会安定的决心。积极开展全方位、多渠道的宣传教育,将宣传发动落实到工作的方方面面、社会的各个层面,提高知晓率和参与率,促进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围,保障脱贫攻坚工作在法治轨道上深入开展。要广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扶贫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帮助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破除落后观念,树立健康向上的文明观;积极开展法治宣传和巡回审判,促进形成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围,深入挖掘当地先进文化,将潜在的文化影响力转变为化解社会矛盾的强大力量,保障脱贫攻坚工作在法治轨道上深入开展。(六) 强化物质帮扶,落实司法救助。积极落实扶贫工作要求,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同时与当地党委政府和区级相关部门协调,争取对所驻地村进行产业扶贫。对涉精准扶贫案件困难当事人,积极采取司法救助措施,实行诉讼费缓交、减交、免交,让生活困难的当事人打得起官司,同时多方联动建立完善司法救助机制,争取财政支持与相关部门建立司法救助基金。根据实际情况,从救助基金中向涉及扶贫对象的申请执行人、刑事案件被害人给付一定数额的司法救助金。并多方筹资,履职尽责,因户制宜,差异化帮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多方筹措帮扶资金,按照党委政府确定的解困目标和脱贫任务,指导贫困户发展增收项目,坚持不脱贫,不换人,不撤岗,不散队,确保帮扶工作针对性、连续性和深入性。实行任务清单化、帮扶差异化、解困目标化,认真开展一对一帮扶。并针对帮扶村边远,帮扶对象普遍居住环境差等实际,筹措资金对贫困户危房进行有序改造整治;筹资修建便民路,加固安防设施,为方便联系,给全部结对帮扶户制作发放便民卡;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态移民搬迁实行一对一帮扶;实行帮扶工作责任化、目标化,将帮扶责任牌钉挂在每户帮扶对象门前,接受镇村干部和群众对帮扶效果监督。(七)制度要到位。在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和村支书等乡村精英带头作用时,结合实际完善民主议事规则和乡村管理工作规范,实现全民参与、民主决策;选择与乡村生活相关的法律书籍、案例集、视频集进行讲解培训,让村民学得会、记得住、用得着;建立乡村人才储备制度,定期更新人才信息库,确保乡村精英发挥作用的持续性;建立扶贫干警和联系点的长期联络机制,长期关注村庄发展,推进乡村治理依法进行。
结语
扶贫工作任重道远,人民365bet现场走地盘_完美体育365官方网站_36500365体育在线投注积极主动参与其中,与社会各方面共同精准发力,聚力推进扶贫攻坚,让贫困地区人民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早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注释 1、张琦、冯丹萌、史志乐《十三五期间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思考》《中国国情国力》 2015(9)
2、思铁《浅谈精准扶贫》四川扶贫外资网2014年3月27日发布、刘永富《国务院关于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情况的报告》中国人大网2013年12月26日发布、林晖《创新机制精准扶贫—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解读扶贫开发热点问题》新华网2013-12-25
3、王海涛《创新机制促进精准扶贫》湖北省人民政府研网2014年6月16日发布、郭锦辉《完善制度构建确保精准扶贫》中国经济新闻网2014年7月1日
4、刘伦《精准扶贫的龙风探索》恩施日报2014年08月11日发表
5、李俊雄《可持续性扶贫当寻求创造性的帮扶思路》东莞日报2013年1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