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治时评
        “城市认同感”仅与待遇有关吗?
        分享到:
        作者:朱四倍  发布时间:2015-12-15 09:17:55 打印 字号: | |

        12月1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研究中心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5)》发布会在京举行。分析发现,不同学历水平的群体之间的城市认同感存在显着差异。拥有博士学历的被调查者在城市认同感上显着低于其他学历人群。(中国网12月11日)

        曾有市长明确指出,“人才流失对于一个城市来说非常危险”,而且,城市间的竞争往往是人才上的竞争,但最能代表人才层次和质量的博士群体,对城市的认同感显着低于其他学历者,这是一个比较尴尬的调查结果,也对城市管理者积聚人才进行了善意提醒。一个没有对城市具有强烈认同感的人才群体,恐怕是不可能迸发出具有与其相匹配的创造力和贡献度。那么,《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5)》提出的“只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待遇,免除其后顾之忧,才能提高他们的城市认同感,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为城市做出自身的贡献”的建议是对症下药的对策吗?或者说,只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呢?

        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学者雷文斯坦在《人口转移规律》一书中提出,受歧视、受压迫、沉重的负担、气候不佳、生活条件不合适都是促使人口(人才)转移的原因,而其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看起来,给予足够的待遇和关注的建议大体不差,但仅仅有物质条件支撑就足够了吗?这真的是一个问题。

        老子《文子》卷六“上德”说:“欲致鱼者先通谷,欲求鸟者先树木,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人才竞争力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是人才高度集聚的地方,城市的发展关键在于集聚人才,并且对城市管理者来说,追求的是“1 1>2”的协同效应。并且,对高层次人才来说,仅仅有物质条件恐怕不足以让其在某个城市或单位积聚,因为人才积聚既需要硬环境,也要软环境,既要物质环境,也要精神环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人文、生活、科技、教育、地理环境等各个方面。

        推理开来就是说,要想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单靠薪酬和房子等硬环境恐怕是不够的。对活生生的个体来说,除了工作上班、家庭休息之外,还要有休憩的去处,还要能够活得快乐,能够交流思想陶冶情怀。要求有喝咖啡的空间和时间。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所能创造的绩效,不仅与他的能力素质有关,而且与其所处的环境有密切关系。如果处于不利的环境之中如工作环境不舒适,人际关系恶劣,心情不舒畅,工资待遇不公平,交通不方便,不尊重知识和人才,就不可能人尽其才,更难取得优异的成绩。对一个城市来说同样如此,没有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精神气质和氛围,恐怕就只能让人才“外逃”。

        高端人才是一种稀缺资源,但高层次人才对软环境的要求远远超过低学历者。因此,“只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待遇,免除其后顾之忧,才能提高他们的城市认同感”需要辨证审视。对博士生群体来说,既需要良好的物质条件和硬件环境,也需要尊重和情感支持,需要有良好的生活、工作人际关系。

        相对于人才硬环境,人才软环境在吸引人才方面的作用更为重要,更为不可替代。人才流动是自然现象,提升高学历人才对城市和单位的认同感,不能只靠物质,也需要打造精神和情感的共同体。


        http://guancha.gmw.cn/2015-12/14/content_18085151.htm


        来源:光明网
        责任编辑:马红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