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两千多年前,在肃杀的北风里,一位叫荆轲的勇士一边唱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一边凛然前行渐行渐远。岁月轮回,寒暑来往。几百年后,又是一个万木萧落的深秋时节,唐初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来到此地,看到滔滔易水,想起勇赴死难的壮士来,思绪翩翩,遂题此诗以道出内心对燕赵慷慨悲歌之士的千古喟叹!我不敢想象,如果当时再飘上洒洒秋雨,那场面将是何等的壮烈伤感!
然而,秋雨又极其容易带上缠绵的韵调。秋雨如同一位多愁善感的女才人,虽没有舞带长裙,没有衣袂翩翩,但浑身都散发着残菊的香和红枫的甜,让人怜悯并顿生流连顾盼。白居易道:“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月落时。”这虽然是对爱情的赞美,但个中滋味不乏无奈与凄惨。而李义山则更直白:“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此句直接将秋雨写得冷落无限。秋雨是一首歌,一首抒发悲情冤景的歌。但是它表达得舒缓艰涩,欲言又止,半抑半掩,总有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让所有的听众去揣摩去体味,去思,去参。
相比之下,冬雨的韵调则是别有一番洞天。浓云弥漫,寒气袭人,此时,衰草瑟缩不已,树叶尚未落完,冬雨恰巧萧萧而落,一律干脆利落,凝重而清淡。那音质清丽,那音色纯正,那音调高亢。它传递给听众的是激越,是脆硬,是激情是烈火,是斩钉截铁,是满脸的毫无掩饰,是一身的直爽坦率。于是,凝寒的高山更加庄重,辽远的旷野更加平和,世界万物都为冬雨酣畅淋漓的演奏而侧耳静默。
在这场主题鲜明格调高昂的演唱会后,大地上的一切生灵都得到了滋养心灵平心静气的收获。远山在冬雨潇潇之时,便坚定了一种信念:安心修炼,修得狂风暴雨中气定神闲,方能在宇宙漫长的演变过程中泰然地经受住沧海桑田。河水在冬雨的清爽飘落之时,心里听到的是意味深长的叮咛:只要有落差,就不停息追求的步伐,就要死心塌地地寻找属于自己生命的灿烂----任流水击起怎么美丽的浪花,只有奔腾入海,才有可能永葆本色,才有可能让生命的韵律永不衰减!
草木何尝不是如此,他们垂首谛听到的是冬雨谆谆嘱咐:要像服从上帝的安排一样,服从生命轨道的起起伏伏和曲曲折折。该张扬时就高高地扬起生命的风帆,让生命、理想、拼搏开放得如火如荼;该沉默时就静静地直面生命的厚重,在如金的安闲中韬光养晦,涵养生命的深沉和安恬。如此才能在生命自然的更迭中避免简单的重复循环,保证生命在不断绽放标新立异后绵延向前!
和秋雨相比,冬雨洗尽铅华见率真,去缠绵而不乏真情,坦然放弃即将化作六出雪花的美丽和给世界披金戴银的美差,毅然以真正的面目凝寒而降,清爽地洒落大地。冬雨萧然,本身就是一种大度谦让的豪迈,一种抛弃名利缰锁的淡然,一种对生命敬畏的启示,一种回归自然又高于自然的运转!
冬雨是伟大的,伟大在它的无言而凝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