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来临之际,不由地想起了我的爷爷。他也曾经是一名抗日老兵,可惜在我6岁的时候就因病去世了。
在我的记忆里,爷爷瘦瘦的,高高的,总是慈祥地笑着。有一次奶奶给我和哥哥炒了鸡蛋,我抢不过哥哥,就扔掉筷子,直接下了手。奶奶在一旁训斥,爷爷却看得哈哈大笑,乐弯了腰。
还有一年春末夏初,妈妈领我出去玩,看见卖西瓜的,我想吃。一问,是大棚西瓜,三块钱一小块。那年头,大地西瓜下来的时候,才几分钱一斤。妈妈舍不得,就把我拉了回来。爷爷刚好来看我,见我脸上挂着泪珠,就把我放在脖子上,驮着我买了半个西瓜回来。妈妈心疼的不行,絮叨了好多年。
其他的仅有的记忆,就是缠着爷爷给讲打仗的故事。那时候也不懂,就是听个热闹罢了。只是感觉爷爷很和蔼,对我和哥哥很亲,别的就记不住什么了。
后来慢慢长大,不断听奶奶和一些村里老人的聊天,才渐渐对爷爷有了更多的了解。
爷爷是1925年出生,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参加了八路军,当时是129师386旅,旅长是陈赓。当时村里一块去参军的有四、五个人,除爷爷外,其他几个很快就牺牲了,也没留下后代。爷爷参加过很多次战斗,所幸的是,竟然没怎么负伤。一位邻居说,爷爷身手很好,他曾看见爷爷短暂助跑后一跃翻过2米多高的土墙。有一次打伏击,包围了鬼子,开始拼刺刀。八路军一开始人多,却拼不过鬼子,渐渐占了下风,人数越来越少。死的人哪,像干草垛一样。后来,三个鬼子围住了爷爷。当时也不知哪儿来的力气,爷爷竟然将三个鬼子挑了。所幸,我们的接应部队及时赶到,将鬼子全歼了。爷爷回来就被提拔成副连长了。
后来村里一个比爷爷小几岁的邻居也参加了八路军,那时已经是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正在向大别山挺进。据他讲,他恰好在部队遇见了爷爷,爷爷那时十分精神、干练,已经是副营长了,他快认不出来了。
爷爷后来一路南下,随部队打到了云南昆明。1950年,解放军组建青岛海军基地(现北海舰队),爷爷被抽调到青岛参与组建工作。不幸的是,当时太爷爷突然身染重病,接到信的爷爷心急如焚,请假回家探望。太爷爷死活不让爷爷再回部队,离家十几年的爷爷不忍老爷子伤心,就留了下来。
听奶奶讲,后来家里来了四名穿军装的小伙子,说是爷爷的警卫员,询问爷爷是否到家,说现在特务很多,怕路上出意外。当时爷爷刚好出门,奶奶说爷爷已经到家,请他们放心,还给他们烙了几张大饼。他们说任务紧急,确认首长安全就行了。他们连饼也没吃,就走了。
后来爷爷就一直在村里生活。过了很多年,突然从南京来了一封信,信中询问爷爷下落,说如果爷爷还活着,让爷爷去看他。爷爷说,那是他过命的兄弟,爷爷救过他的命。但不知道为什么,爷爷却没有回信。
现在爷爷静静地躺在杂草丛生的坟墓里,已经27年了。奶奶说,爷爷是一个很知足的人,在吃不饱饭的年代,仍然总是乐呵呵的。我想,对于一个经历过枪林弹雨、随时可能命丧黄泉的人来说,能够活下来,也许就是最大的幸福。不过,如果爷爷有在天之灵的话,我想他也会感到欣慰。他的两名调皮的孙子,一个成了人民教师,一个成了人民法官,都能够自食其力,没有成为社会的负担;他和他的战友们用生命和献血扞卫的祖国,已经真正地独立和自由,不再任人宰割!而且,历史没有忘记他们,祖国没有忘记他们,人民没有忘记他们!爷爷一定会和在天安门前接受检阅的老战友们一样,自豪且无悔!
所有为抗日战争作出贡献和牺牲的爷爷们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