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张翠芳:防控青少年犯罪之探析
        ——以青少年暴力犯罪为视角
        分享到:
        作者:河间市365bet现场走地盘_完美体育365官方网站_36500365体育在线投注 张翠芳  发布时间:2015-08-29 08:50:49 打印 字号: | |

        论文提要: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社会难题。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大众媒体的多样化,使暴力影视、网络游戏、色情信息充斥着青少年的感观。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偏重于应试,对于青少年道德、信仰、法律教育缺失,再加之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缺陷导致青少年暴力犯罪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在我国计划生育大政策下,每个家庭的孩子越来越少,孩子对于家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显,青少年暴力犯罪是导致家庭失独、家庭悲剧的一大诱因,失独、伤害致残、被处于刑罚给每个家庭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给社会安定带来极大的不稳定因素,如何预防和控制青少年违法犯罪直接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学校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社会的未来,如何呵护他们健康成长,在青少年心理、生理都不成熟的年龄,如何让他们安全的渡过“危险期”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笔者拟通过对青少年暴力犯罪事件进行剖析,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特点,及如何才能更好的预防该类犯罪发生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能对减少青少年犯罪有所助益。

        以下正文: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大众媒体的多样化,使暴力影视、网络游戏、色情信息充斥着青少年的感观。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偏重于应试,对于青少年道德、信仰、法律教育缺失,再加之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缺陷导致青少年暴力犯罪呈现逐年上升趋势。青少年犯罪给家庭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给社会安定带来极大的不稳定因素,如何预防和控制青少年违法犯罪直接关系到家庭幸福、学校稳定和社会安定,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青少年暴力犯罪事件分析,归纳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并提出可行性建议,举全社会之力,不断完善社会各个部门的机能,侧重从预防青少年犯罪入手,将青少年犯罪扼杀在萌芽。

        一、 青少年暴力犯罪引人深思

        (一)因“早恋”引发的暴力事件。

        案例一:2015年4月28日晚,河北省某市第二中学发生一起校园暴力事件,导致一名16岁初中生被多名学生殴打致死。死者系某中学二年级在校生,当天晚自习放学后,被害人在回宿舍的路上被初二年级其他班的多名学生团团围住,用墩布把之类的木棒一顿乱打,打击部位头部,导致被害人当场倒地昏迷,后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被害人家中仅有一名男孩子。事故原因,被害人因与一名同年级女生有恋爱关系,被该女同学前男友记恨,进行报复,导致惨剧发生。

        案例二:某初中在校生,因向暗恋女生表白,造拒绝,心理无法承受,从八楼自己家中跳楼自杀身亡。

        (二)因网络、金钱引发的暴力事件。

        案例三: 2014年5月19日,广州市某少年为买摩托对其祖父母进行抢劫,后残忍将他们杀害。为了买车,糊涂孙子将目光盯住了奶奶放在床头的12500元钱,于是半夜潜入奶奶家中行窃,被奶奶撞见后,痛下杀手,而这一幕又恰被病榻中的爷爷看见,由于担心事情败露,他又用毛巾捂住爷爷口鼻,致其窒息死亡。

        案例四:北京一少年为偷钱上网,将奶奶砍死爷爷砍成重伤。17岁少年冯某因沉浸网络游戏,初中还没有毕业便辍学在家,家人因担心他整天沉迷于网吧,让他在家看店并控制他花钱上网,冯某为方便上网便开始在家偷钱,被其父发现打骂后仍不知悔改。因上网急需用钱,他无意间听见其父说给其爷爷奶奶生活费,便起了歪念,在实施偷窃过程中,被发现后,不计后果将奶奶当场砍死,将爷爷砍成重伤。最后冯某仅翻找出2元钱,而这2元钱却是奶奶为孙子准备的第二天的早餐费,事后冯某后悔不已。

        (三)因道德意识淡薄、心理扭曲引发的暴力事件。

        案例五:2015年6月份在微信、微博上广为流传的青少年暴力视频:1.“浙江庆元初中生暴打残害一小学生”。据网友爆料:浙江省庆元初中一学生将一名小学一年级学生关在黑屋子里暴力殴打,用香烟烫。当地公安回应:已经关注到此视频,并已介入调查。2.继“浙江初中生暴打小学生”事件后,“江西永新县女初中生打架”的视频被爆出。视频中,多名初中女孩对着另一下跪着的女孩连扇耳光,不时用脚踹其身体,殴打时间长达5分钟,目前当地警方已介入调查。3.“ 乐至初中女生被扒光羞辱”。资阳市乐至县3名初中女生羞辱同学,将其上衣扒光自拍。图片中,4名少女一起合影,其中一人上半身裸露,疑似一名黑衣女子持手机自拍。有网友指出,图中女生已辍学。4.“厦门初中少女被逼#下跪说17次对不起# 男生起哄脱衣服”。在翔安一家KTV通道内,一个初中生模样的女生,被一群同龄人围在中间,被逼下跪说了17次"对不起",还遭到扇巴掌和辱骂,期间有两个男生起哄:"脱衣服,脱掉",据了解,事情是因琐事而起。事发之后,该女生并未报警,但此后视频在网上疯传,女生家长看到后,于第二天下午带着孩子到马巷派出所报警,当天下午,其中一名打人者,在家长的带领下,来到派出所承认错误,警方表示将严肃处理此事。

        案例六:2010年,某村连续出现多名80岁老太太被打伤后强奸的案件。经查,一个90后的年轻人,用铝勺、菜刀、铁锨等工具先把老人打昏,再强行奸污,竟将多名七八十岁的老太太打伤后强奸。最终以强奸罪判处被告人王某有期徒刑11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并赔偿被害人各项经济损失共计4000余元。

        二、 案例背后引发青少年暴力犯罪的诱因分析

        (一)“早恋”问题引导不当。

        中国家庭的家长谈“早恋”色变,因“早恋”引发的青少年犯罪日趋增多,且呈现低龄化发展趋势。家长、学校未能正确教育引导是导致该类犯罪的一大诱因。案例一中的被害人因“早恋”问题被害身亡,原由因女学生移情别恋,前男友“面子”过不去,怀恨在心导致残剧。事件发生前,学校、家庭未能及时发现学生“早恋”问题,未能及时疏导和进行正确引导,导致悲剧发生。青少年时期是早恋的高发期,在这一阶段青少年的心理、生理都发生了变化,到了对异性产生好奇和爱慕的阶段。由于中国传统思想深厚,对于“恋爱”、“性”问题,家长、学校都避口不谈或避重就轻,再加上外界环境的影响,青少年关于恋爱的认知,大都从网络、“古惑仔”式电影中获知,没有恰当、正确的理论引导,导致一些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以河间市365bet现场走地盘_完美体育365官方网站_36500365体育在线投注近五年未少年犯罪为例,故意伤害、寻衅滋事、强奸三类犯罪类型占全部未成年犯罪的40.74%,接近一半,其中,因早恋问题引发的三类犯罪占比达73.13%。

        (二)青少年心理的特殊性。

        青春期的少年心理发育不成熟,容易产生激愤犯罪。青少年时期的孩子不清楚自己的方向和目标,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随从性,对于别人评价很敏感,容易产生自卑、自怜的消极情绪,加之该年龄段自我调节能力差,自控、自律意识不强,容易产生自我放纵和恣意妄为的状况,案例二中的少年就因自我调节能力不足,看问题太过偏面,导致消极情绪主导思维进而造成自杀的悲剧。其次,青少年缺乏自我评价能力及是非曲直的评判能力。青春期的少年正处于发育阶段,心理不成熟,好奇心强,有着较强接受外界事物的能力,大千世界对他们有较强的吸引力。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分辨能力,在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使他们易形成错误的世界观、价值观。在一定条件下或某些负面因素的诱发下,就会走上犯罪的道路。案例五中的暴力视频反映青少年的这种是非不分、盲目随从的特征,同时也反映青少年信仰缺失,无道德底限,心理存在病态的现状。第三,青少年情感的矛盾性、情绪的动荡性和性格的破坏性,易产生敌对情绪和攻击性行为。在情绪冲动时,大脑机能几乎完全被激烈的情绪所控制,心理活动仅指向与自己情绪体验相关的事物,理智不同程度地丧失,认识变得狭窄,自控能力减弱,不能正确的评价行为的意义,也不能预见行为的后果,容易引发极端行为,导致犯罪。案例四中少年,就是让情绪控制自己行为,导致杀害双亲。正是由于青少年时期是心理发育的特殊阶段,青少年性格的盲目性、随从性、是非辨别能力差、情绪化和破坏性,如无正确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极易为寻找刺激发生,导致性格扭曲,进而一步步走向犯罪。

        (三)家庭结构及中国式家庭教育缺陷。

        如果说犯罪是社会病态的产物,那么家庭就是产生犯罪的“温床”之一。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主要表现:一是家庭结构对犯罪影响。家庭结构的缺陷对青少年犯罪影响占比很大,目前,我国的离婚率不断攀升,离异后孩子所面临的是完全不确定的未来,从心理、人格、行为习惯上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他们心理大多发育不健康,带有冷漠、猜疑和嫉妒心理,如无正确引导,容易受教唆和不良影响,从而走上犯罪。二是家庭教育的缺陷诱发犯罪。中国式家庭教育存在三种表现形式,分别是溺爱型、放任型、棍棒型。现在家庭对孩子宠溺抚养占大多数,尤其是隔辈的溺爱尤为严重,抚养人对孩子的要求几乎是百依百顺、随时满足,对其不合理要求,甚至错误要求都一味满足,这从一定程度上造成孩子的低能,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吃苦耐劳能力,容易造成孩子是非观念混乱,缺乏基本辨别是非的能力。放任型教育,父母对孩子精神方面需求关注不够,孩子心里容易受到伤害,感觉不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易造成孩子孤僻、自以为是的性格,如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容易走上犯罪。而棍棒型家庭教育,父母深信 “棍棒之下出孝子”,“孩子是我的,我爱怎么教育就怎么教育,与他人无管”,动辄打骂,在这样环境长大的孩子极易形成粗野冷酷的性格,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易发生粗暴的攻击行为,导致犯罪。

        (四)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欠缺。

        1.学校引发青少年犯错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校教育的欠缺。目前,学校相对封闭的教育环境与开放的社会存在着很大的矛盾,不少学校不同程度存在“重智轻德”、“应试教育一手硬、素质教育一手软”的现象,部分学校的环境育人、管理育人形式多于实效,只教书不育人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特别是法制教育的欠缺,法制教育面临没教学计划、没专职教师、没专门教材的“三无”窘境,一些中小学法制教育以政法机关部分干警兼任中小学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为主,由于不专职,时间不固定,难以做到长期持续的法制、道德教育。正是由于学校不注重品德修养和增强法制意识,造成青少年法制道德观念淡薄,对何为触犯法律没有清楚地认知。2.学校管理欠缺。有的学校管理存在漏洞,导致校风不正。校园里存在以大欺小、以强欺弱、校内学生勾结校外流氓勒索等现象得不到有效遏制,导致一些学生为了不受欺负而结交坏学生和校外流氓,从而走上了拉帮结派、打架斗殴的犯罪之路。另一方面,由于有的老师责任心不强,对学生逃学、抽烟、酗酒、早恋等问题管教不严,听之任之,导致一些青少年滑向犯罪。3.流失生管理问题未能得到妥善处理。在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工作中,把没有读完小学初中阶段义务教育而中途辍学的学生称之为流失生,由于流失生处于学校、家长、社会“三不管”的状态,有人说“学校教育三年功,抵不上社会三分钟”,因而流失生很容易沾染各种恶习,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加之目前我国普及的是初中教育,初中毕业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无法继续学业,这部分人在多是十四、五岁,达不到就业的年龄,整天无所事事,家长管不了、社会不管,这部分人是青少年犯罪的主要人群。   

        (五)不良社会因素导致犯罪

        我国正处于经济的高速发展期,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的负效应也随机出现。其中,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在客观上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 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使外来务工人员和农村人口大量涌入, 他们的子女在学校和城市的环境中受到歧视, 很难找到定位, 再加上贫富不均等现象也很容易让他们走上歧途。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的发达,媒体多样化等原因让青少年身边充斥各种各样的负面信息,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生理发育期,辨别是非能力较弱,网站芜杂、淫秽光盘、网络色情、网页网游内容的涉黄涉暴现象、非法网吧的经营、社会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使青少年成长缺乏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氛围,给青少年犯罪的发生提供适宜的土壤,这是诱发青少年网络犯罪、性犯罪的重要因素。案例六中,90后小伙的变态行为,在一定程度是受不良社会因素影响导致的。

        三、青少年暴力犯罪的特点

        (一)犯罪动机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发育阶段,在心理、生理上尚未完全成熟,社会经验很少,缺乏对复杂事物的判断能力和鉴别能力,尤其在心理和情绪上,变化非常复杂,极不稳定。他们精力旺盛、好动,但理性意志薄弱,逞强好胜心切、易偏激,为所欲为,稍有诱因,一触即发,极易发生突发性犯罪。其表现是犯罪动机简单,作案没有明确目的,多属一时的感情冲动,有的是出于好奇、自我表现和寻求刺激,绝大多数犯罪都是临时起意,盲目为之,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共同犯罪、团伙犯罪居多。青少年处于成长阶段,活泼、好动、好奇,心理、生理未完全成熟,缺乏生活独立性。由于年龄相近、心理水平、志趣爱好及价值观大体相同,他们很容易走到一起,拉帮结派,相互壮胆,并且讲究“义气”,以够“哥们”作为人缘好坏的衡量标准,盲目跟从,从而导致行为失范,甚至触犯法律。以河间365bet现场走地盘_完美体育365官方网站_36500365体育在线投注近五年未成年犯罪为标本,共同犯罪占未成年人犯罪的九成以上,只有个别的强奸罪属于单独作案。

        (三)“激情”犯罪和暴力型犯罪增多。“激情”犯罪是青少年在某种外界因素刺激下,因心理失衡、情绪失控而产生的犯罪行为。从年龄阶段讲,此阶段的人不谙世事、缺乏自控能力、情商较低而智商尚可,很难认识到自身行为的后果,往往是在某种外界因素刺激下因心理失衡、情绪失控而实施的犯罪。例如,2010年10月西安音乐学院药家鑫案,便属于此类犯罪。另一方面犯罪手段倾向暴力型犯罪。主要表现在实施故意伤害、抢劫、强奸等案件,有的手段极其残忍,没有事前充分考虑和酝酿过程,一时冲动,就可能立即萌生犯意,突发犯罪,而且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计后果,从而酿成恶性犯罪。案例一即为典型的暴力型犯罪,造成后果极其严重。

        (四)盗窃、抢劫侵财性犯罪占比较大,且该类犯罪有向暴力型犯罪转化的趋势。未成年人本身没有经济来源,为了追求享乐,满足超常消费,便把目标放在盗窃、抢夺、抢劫作案上。据河间365bet现场走地盘_完美体育365官方网站_36500365体育在线投注近五年未成年人犯罪数据显示,未成年犯罪总人数为134人,其中抢劫51人、盗窃28人,两类犯罪人数占比58.69%,超过总人数的一半。同时,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已经从一些小偷小摸等比较缓和的犯罪向伤害、强奸、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方面转变,犯罪行为的暴力化日趋明显,小偷小摸、一般的打架斗殴明显减少,代之以故意伤害、抢劫、强奸案件增多,其中校园内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案件逐年增多,而且手段凶狠,不计后果。

        (五)犯罪年龄逐渐趋于低龄化。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已渐不匹配,心理年龄的早熟已经不是特例,未成年人在团伙犯罪中往往成为主要力量。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在受到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当中已满14岁不满16岁的人数逐渐增多,而因不满16岁不予刑事处罚和不满14岁不负刑事责任的人数也占相当大的比例。有些少年从10-13岁就开始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目前这种趋势正不断发展。

        四、预防和减少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建议和措施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联合国预防少年犯罪准则》明确认为“要成功地预防少年违法犯罪,就需要整个社会进行努力。”根据上文对青少年犯罪的个案、原因、特点的分析,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要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出发,从青少年心理成长着手,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下面笔者就如何预防减少青少年犯罪谈几点建议。

        (一)净化社会环境,为青少年发展创造良好社会氛围。

        人是社会的组成单位,人在社会这个大家庭生活,其行为受社会大环境影响和制约。在青少年犯罪个案中,或多或少受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所以预防青少年犯罪,必须从净化社会环境做起。一要在全社会营造传递正能量的氛围。社会大众媒体要切实负起责任来,加大舆论的正面导向,通过弘扬社会正面信息和典型事迹,让青少年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二要加强对文化娱乐市场清理整顿。淫秽、暴力、恐怖书刊、音像制品、电子游戏等是青少年犯罪诱因之一。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清理整顿学校周边及附近其他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文化市场和娱乐市场,坚决取缔那些带有色情内容的游戏厅、录像厅、网吧等,严禁出版和发行、出租不健康内容书报、录像制品等,减少导致青少年犯罪的条件。三要加大对新型媒体的监管,防止网络色情、暴力网络游戏和暴力视频的对青少年的荼毒。根据我国《青少年保护法》法律规定:“国家应采取措施,预防青少年沉迷网络。”国家应从鼓励研究开发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网络产品,推广用于阻止青少年沉迷网络的新技术。在社区中建设公益性互联网上网服务设施,对青少年免费或者优惠开放,为青少年提供安全、健康的上网服务,营造良好新媒体应用环境。

        (二)加强家庭教育,为青少年营造绿色成长环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关乎着每个孩子的未来,预防青少年犯罪家庭教育至关重要。一是提高家庭教育意识。家庭教育作为整个国家教育和人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和社会应当为家庭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应开展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发展家庭教育科学,设立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和咨询机构,组织编辑出版家庭教育的刊物和书籍,开办家长学校,家长训练班、家庭教育、法制讲座,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和法律知识,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和水平。二是提升家长的整体素质。父母作为教育主体,要教育好子女,首先自己要以身作则,一切言行都要按照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从各方面给子女做出好的榜样。在家庭内部要建立健全新型的社会主义的家庭关系,实行民主管理,尊重子女的个性和意见,平等地对待子女,切忌专横粗暴和封建家长式的统治。凡事注意摆事实讲道理,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家庭教育主体不但要学习和掌握家庭教育的知识,而且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法律学、生理学等多学科知识,以便对子女进行全面的教育,掌握好青少年的思想动态,及时做好指导工作,筑牢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家庭防线。三是加强国人的家庭观念。崇尚良好的道德信仰,注重家庭及婚姻的教育,从多方面入手控制和减少离婚率的不断提升,开展家长课堂,让家长了解家庭完整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同时要注重对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的孩子进行正确心理引导,防止孩子心里负面情绪占主导。

        (三)抓好学校教育主阵地,培育知礼、守法好少年。

        品格决定命运,好的品格决定孩子的一生。现在从幼儿园到大学,在学校学习生活的时间长达十八年之久,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在这个阶段逐渐形成。由于当前升学压力、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应试教育占居学校教育的主要阵地,法制教育课程几经被忽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法律品质同等重要。

        1.加强学校对青少年的道德、法制教育。加强学校日常管理,开展普法课堂和性教育课堂,注重思想道德教育,树立起青少年遵纪守法的意识。从宏观上说,国家应从整体考虑将法制教育和性教育纳入学习计划,打破现在有法制教育“三无”和生理教育缺失的窘境,切实提高法制教育和性教育必要性认识。从微观上,学校应至少每周安排一堂法律、道德、政治教育课,用“道德模范”、“中国好人”故事弘扬真善美;用发生在身边的案例警示学生遵纪守法,违法必受惩罚。从小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辱观,鼓励学生向往善良、向往美好,讲自觉、讲信仰、讲正气,讲奉献。

        2. 开设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青少年心理发育不成熟的特征,在校园内开设心理课程非常必要。在一些国外的校园,校内设有心理咨询室,可以及时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少年进行心理疏导。结合我国的国情和青少年特点,由于该年龄段少年性格内向、胆小,让其主动要求心理疏导不太现实,但是我们可以从在每所学校配备一名专门心理老师入手,根据不同年级不同需要,采用生动、活泼,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疏导和引导学习的压力,缓解不良情绪。通过定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使他们懂得自尊、自爱、自重,增强他们的自控能力,让他们以一颗阳光心态面对困难、面对生活。 

        3. 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在重视青少年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改变传统教育势在必行。在中国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分数”是对学生唯一的评判标准,很多老师存在对“分数”不高学生的变向歧视,对他们不管不问、放任自由,在班级的小集体中,这一部分学生极易产生自卑心理和自暴自弃的想法,这种“教育失衡”现象是导致“问题少年”的导火索。针对这一现象,首先,应从大的应试教育改革入手,让“分数”不再是评判学生的唯一尺度,不再是通向成功的“独木桥”。外国的大学低门槛准入制度值得我们借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理想进入自己的理想大学,通过认真扎实的专业学习通过每年的结业考试最终拿到从业资格,学校同时对贫困学生提供勤工俭学机会,对于合格毕业学生免费进行人才输出,这样从一定程度防止学生因经济困难和失业导致犯罪。而中国教育的单一性,磨灭了多少的孩子的梦想,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人才的流失,改革应试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其次,要加强教师的责任心。随着物质经济的不断提升,教师职业道德在金钱的冲击下,也日趋淡薄。教师的重心不再放在教书育人上,而是侧重于通过这一职业谋取私利,教师“开小灶”、办培训班、“养学生”现象比比皆是。这一问题应引起国家的关注,国家应制定出台一些举措,对教育人才输出进行严格把关,筑牢教师队伍的根基。最后,要加强对流失生的监管。对于流失生学校、家庭、社会要有一个很好的衔接,防止该类群体处于真空状态,无人问津,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建议从加强社会管理入手,对流失生建立档案,及时进行正确引导和监控。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任重而道远。它需要政府和其他部门的配合,需要家庭、学校等社会力量的协作,只有发挥社会的整体合力,才能做好青少年暴力犯罪预防和控制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一个优质的成长环境。


        来源:河北365bet现场走地盘_完美体育365官方网站_36500365体育在线投注网
        责任编辑:马红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