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三严三实”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大力加强党性修养,积极改进工作作风,切实增强践行“三严三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严以修身,既是“三严三实”的根本基础,也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党员领导干部如果修身不严,认真践行“三严三实”也就无从谈起。我认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想做到严以修身,就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追求健康生活情趣
生活情趣是个人品行和修养的直接体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情趣,比如列宁喜欢下棋,毛泽东喜欢游泳,并多次“万里长江横渡”,显示出“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宽广胸怀和坚定信念。良好的生活情趣可以放松紧张的情绪,驱赶身心的疲惫,享受生活的美好,陶冶高尚的情操,甚至可以提升人格魅力。对党员领导干部而言,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讲操守、重品行,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既是必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廉洁从政的起码要求。
生活情趣看似小事、小节,但小中见大,不可小觑。党员领导干部的生活情趣反映出其日常生活的价值取向,影响其人生抉择和事业发展。一个人有什么样的生活情趣、生活格调和生活品味,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一个人的兴趣爱好,既可以判断出他的境界、品位和气质,更可以看出他对工作、对事业的基本态度。那些贪图安逸、沉湎酒色、留恋牌桌的党员领导干部,很难在事业上有积极向上的态度和责任感,很难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想追求,往往因其消极颓废、追求享乐的人生态度而丧失为人的道德底线,丧失一个共产党员的基本原则,坠入腐化堕落的深渊。
情趣有雅俗之分、高下之别。健康、高雅的生活情趣,有益于开阔视野,提高境界,鼓舞斗志,更好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工作,同时也有益于舆情养性,保持身心健康。比如,邓小平同志当年对桥牌情有独钟,在他看来,桥牌既可以休闲,使身心得到放松调节,又可以训练逻辑思维,提高洞察力和应变力,增强记忆力。但他同时又把打牌和说事分得一清二楚,即无论何时何地何人,打牌前都会事先约定,打牌就是打牌,决不谈国事家事。而反观一些腐败分子,他们之所以翻船落马,好多都是由于自我修身不严,生活情趣低下,一味贪图物质享受,往往经不起“酒色财气”的诱惑,沉迷于灯红酒绿、吃喝玩乐之中,流连于低俗甚至色情场所,败坏党风党纪,走向腐化堕落,最终成为阶下囚,其教训何其深刻。
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越是身居高位,对个人的情趣操守和道德水准,就越要有高于普通干部群众的严格要求。要成为良好社会风气的倡导者和先行者,学会选择、克制个人的喜好,养成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唯有如此,才能带头树立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带出一支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
二、彰显高尚人格力量
人的品德分成许多高低不等的格,这便是人格。人格是一个人性情品质的集中反映,是一个人灵魂的折射。人格内涵丰富,包括人的性格、气质、修养、能力等诸多方面,它反映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决定一个人的处事态度和行为方式。
人格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高尚的人格是人格的一种理想标准,就是指人格的身心各要素完美统一,使人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高尚的人格具有庞大的力量,能够产生广泛的影响。
新时期我们党非常重视和倡导高尚的人格。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抚今追昔,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党员领导干部,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着高尚的人格力量,成为社会的中坚、干部群众学习的榜样。
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想加强人格修养,最基本的一点,就是一定要守护良知。所谓良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良心。良知激励人弃恶扬善,是提醒我们遵纪守法的“护身符”,是驱除邪恶的“守护神”,是做人的根基所在。人只要有良知,就不会是非不分,就不会善恶不明,就不会陷害,就不会出卖,就不会把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要守护自己的良知,最重要的是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如果良知缺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苦乐观就会错位,诚实守信之心、仁慈怜爱之心、谦恭礼让之心、廉耻羞愧之心就会不存,这样的一个人政治生命是很危险的。现实中,有少数党员领导干部特权思想严重,以管人者自居,充当特殊公民,由此导致的盛气凌人、以权谋私等现象时有发生。所有这些,都是因为职业操守不良,守护良知不够所致。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到无愧于心,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有私心。无私的品质是一种无价之宝,坚决不让自私占据心灵,这是人生最大的智慧。我们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以守护良知为根本,时时践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各项要求,坚守中华文化中的正直、诚实、善良、感恩、奉献、谦恭、进取、勤奋、节俭等基本品质,并以此内化为自己的意志和信念。与人交往不能狂,不能假,不能阴,不能疑,不能妒,不能滑,不能狠,不能吹,不能躁,不能懒,要敢于通过自身言行,树立起一个有德之人的人生品牌。
三、正确对待朋友交往
“同门曰朋,同志曰友。”朋友是我们人生的宝贵财富。因志趣相投而结下的友情,会给人们带来共鸣与激情;因共同的理想而结下的友谊,会闪烁着伟大的道德和理性的光辉,是获得巨大精神力量的源泉。正因为如此,真挚的友情、崇高的友谊,历来为人们所推崇。
我国传统文化历来讲求“交友之道”。孔子主张要交“益友”,远“损友”,意思是说,与正直、宽容、博文的人交朋友,对自己有益;与逢迎献媚、奉承恭维、巧言令色的人交朋友,对自己有害。孟子在交友方面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交友不能依仗年龄、地位、势力等方面,不要带有功利主义色彩,交友的目的在于帮助彼此增进道德修养,不断提高。
我们党对党员领导干部交友问题极为重视。当年江泽民同志曾经语重心长地告诫各级领导干部:“领导干部手中有权,求你办事的人多,遇到的诱惑和考验也多,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要把握住自己,洁身自好,清廉自守,千万不要干‘一失足而成千古恨’的蠢事。”胡锦涛同志也明确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谨慎对待朋友交往,要坚持择善而交。因此,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站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高度,从履行职责、拒腐防变的角度出发,正确认识和处理交友问题,注重净化自己的社交圈,慎重对待朋友交往,把好交友关。
党员领导干部结交朋友是人之常情。然而,怎么交朋友,交什么样的朋友,都需要认真对待。我们一定要牢记这一点,在权力和友情之间,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如果逾越了这条鸿沟,不但会毁了友情,还会害了自己,害了家庭。交友理应做到人情之中有原则、交往之中有政治。要注意把握分寸,不能忘记自己的身份,要交友有道、处友有度,绝不可把个人交往与行使权力混在一起,拿原则做交易。对那些所谓的“感情投资”、形形色色的公关和不善之友,要当机立断,拒之千里,净化“社交圈”、管好“生活圈”。要注意时刻检点自己,坚持原则,恪守信念,不该办的事情坚决不办、不该拿的东西坚决不拿,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去。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际交往非常复杂,社会上一些居心叵测的人和我们交朋友是假,想利用我们手中的权力为其谋取私利是真。在交友上,我们一定要择善而交,要搞君子之交。通过君子之交,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保持一颗平常心,固守一种淡泊志,永葆一个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