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时,总感觉课本上描绘的辉煌的二十一世纪是那样遥远,今天却已迈入二十一世纪的第十五个年头。时间一如既往平缓的向前流淌,改变是自己的模样、境遇和心情。回首往昔,感觉时间中走过的不是自己,可有些片段却又如此鲜活,仿佛触手可及;展望未来有些许的迷茫,更有愈来愈重的责任感和更加明晰的信念。
或许时间本质上就是空间。昼夜交替、四季轮回,明与暗、冷与暖的改变不就是地球围绕太阳旋转产生空间变化而导致的吗?计时工具,从古代的日晷、沙漏到现代的机械表、电子表,不就是分别用太阳光、沙粒、指针、数字的移动、流动、旋转、跳动的空间来度量时间的吗?时空相隔,真正相隔的或许就是空间,穿越了空间也就穿越了时间。
生活中,人与时间交错存在三种关系。一种是逝者如斯夫的关系。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那是一种和时间隔离的状态,是面对时光的流逝无能为力的焦灼与痛楚。这种焦灼会令人不安产生压力,促使人与时间赛跑,努力工作,做出一番成绩。一种是随波逐流的关系。是因循习惯,让时间带着自己走的惰性状态。没有了目标的放纵,少了焦灼与不安,多了随意和宿命。逐渐失去向上飞,成就大格局的志向和努力。陷入小富即安,止步不前的迷局。随着时间的流逝,回头看时难免会有当初应当再努把力的遗憾。一种是像水一样融入水中的关系。这是和时间交融一体,深层次体验和感受生命愉悦的状态。自己就是时间的一部分,如同水就是水的一部分,是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的融入感。
人与时间的三种关系交替存在,只不过不同的人不同的人生阶段三种状态的比重不同。工作时多些逝者如斯夫,会让我们多出些紧迫感,做出一番成就来;劳累或失意时不妨随波逐流一下,让身心休憩、放松,调整好心态;休闲时,最好能像水融入水一样,享受生命内在的快乐,体验人生的意义。不为时间所劳役,与时间和谐互动,快乐生活,或许才是生命自然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