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采风团成员一路谈论于谦的《石灰吟》,想象着即将参观的他的子孙建造生活了五百多年的于家石头村,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激动。村口下车时,一个亘古古旷、原始粗野的古朴村庄闯入视野,真的是人们形容的那样:不到村口不见村。
那真是一片石头的天地:石阁石楼、石房石院、石桌石凳、石磨石碾、石街石巷、石桥石栏……到处都是石头文化,步入街头,犹如徜徉在一座色彩斑斓的天然石头博物馆。仿佛石头才是这村子的真正主人!
听着导游传神的解说,心情亦如幽微的磷火,在石的身上叩出火花。这个古朴的村落,这里的每一颗石头都有自己的传说,它们都是石头民俗文化的歌者!难以想象,于家的后人是如何伴着这些会唱歌的石头,与石头一起走过了五百多年的时光?!
徜徉在石头博物馆里,奇石、怪石、雅石、景石;太湖石、天书石、狗头石、百孔龟、千孔狮、五彩石,以及远古的植物化石,它们有的妙然天成,一缕血红舞成一行狂草,数滴寒冰滴成一帘幽梦,半抹云袖绕出三日余音,鬼斧神工雕出憨笑的弥勒…… 令人不由地想起着名奇石收藏家李祖佑对于石头按艺术品种的分类:文字石、造型石、画面石和怪石。并把其分别形容为书法、雕塑和绘画。
石头默默的诗情,在这大山深处躲藏,真的如李老所说,石头里藏着的不仅仅是一幅画、一首诗、一段历史,更蕴藏着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由此更加领会了李祖佑的赏石名言的深刻含义!他说:赏石如照镜,看到的是你自己,人有多深,石有多深!拥有了一块石头,就是拥有了你自己!
的确如此!当你不可抑制地迷上这些顽灵的石头时,在你的骨子里,就已经有了石头的本性。陶渊明醉卧醒石,面南山而思;道生坐白莲池而众石点头;苏轼古盆供怪石;米芾执笏拜石丈;郑板桥笔下丑石出雄出秀;蒲松龄石清虚笞恶抒情。
那些静止的石,自己来圆自己的梦,不与落叶写秋风!所以我要说:石不能言最可人。石不能言最是诗!
石是地域的,也是世界的。唯有立足于地域,才有世界性而言。如今,石头村正走出深山,走出地域,走出中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