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使得我对茱萸峰充满了好奇,一直想占在茱萸峰的顶峰领略一下“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意境。周末得空和老公带着五岁的儿子自驾去云台山小游,到达云台山的第一站,我便强烈要求先登茱萸峰。茱萸峰的检票口如果用“人山人海”形容可能有点夸张,但是需要排队等候却是真的,一过检票口,只见人人斗志昂扬、争先恐后的往上飞奔,老人、孩子也不甘示弱。没多久就看见有人皱着眉头,喘着粗气遥望着顶峰,看见有逆行的人,就有人忍不住问到:“离山顶还有多远啊”。逆行人回答:“远着呢,我走了一半下来了”。听到这里,好多人说:算了吧,别上了,咱们回去吧。还有的人说:算了吧,咱去登那边的凤凰山吧。其实,我和老公也累的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但是我们只有一个目标--登上顶峰,于是不去理会其他游人的上上下下,怀揣着自己的信念慢慢地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向上攀登,而儿子反倒比我们活跃,一会拉拉我,一会拽拽老公。越往上登,逆行的人越多,偶尔有几个超过我们的,都对儿子竖起了大拇指,待攀到山顶的时候,稀稀疏疏的几十个人中,没有看到一个比儿子小的,儿子很是兴奋,在山顶上蹦蹦跳跳。而我亦更是兴奋,占在海拔1308米的茱萸峰顶,眺望着远方漫山遍野的茱萸,轻轻吟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登山是一个挑战自我的过程,不管是崎岖险径双脚泥泞,还是汗流浃背寂静中只有呼吸声,我相信只要心中有一个信念,就能走得更快,就能满怀希望地坚持到底。
其实,我们的工作亦如登山,在审判一线奋战了近十年,我是深刻地体会到案件数量的增多,就我所在的庭而言,今年半年受案数量就是往年整年的2倍,而且新型案件越来越多,案件难度越来越大。几乎每天早上一睁眼,本能地就开始考虑,我今天需要干什么,哪个案子到哪个阶段该给哪个当事人送哪个手续,到单位各类各色嬉笑怒骂的当事人已堵着门口,需要你去一一接待,明事理的说的你口干舌燥满意而归,不明事理的任你说破嘴皮,也无动于衷,亦或跟你胡搅蛮缠,其实即使胡搅蛮缠也算是好的,至少还在跟你用语言辩论。怕的是今天在门口扯条幅、敲铁锹,明天在门口脱裸体、闹自杀,后天又在背后偷偷摸摸跟着你……,经常是一天下来,该写的判决一点也没有写,只好利用夜深人静没人打扰的时候慢慢地在案卷中畅游吧。到订卷时每个档案袋都已破烂不堪,是啊从收案到结案,不知要抱着案卷看几回现场,询问几次当事人,开几次庭,每张纸不知要摸多少回,每个字不知要读多少遍,才能完成订卷归档的程序。通达海系统上的数字时时都在更新,而这些数字背后付出的艰辛与努力只有我们自己最清楚。如果用参天大树形容我们的法官,那么每个案件发生的不同故事,办案的每段经历,就会像大树的年轮一样,刻划在每个法官心里。
随着法官辞职潮的来临,我能理解他们的心情,确实,现在我们的法官,案子多、工作累、压力大、收入低等等不利因素围绕在周围。他们的离开,我们无可厚非,如登山一样,有必登顶峰的信念,则再苦再累无怨无悔,无此信念,则有选择去欣赏别山风景的权利。
我曾在我的个人空间里写过这样的一段话:很多人不明白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我披星戴月每天奔波一百二十公里上下班,我知道那是对法律的信仰,对天平的依恋在推动着我,推动着我用身心去扞卫法律。我知道我追求的这条路任重而道远,可是我将无怨无悔,一如既往地前行。
当我选择法官这个职业时,我已誓言将身心付诸于法律。我的心告诉我,我的梦想绝不沉沦,我的信仰绝不改变。在风雨面前就让有着坚定法律信仰的我们一起手持天平,用装满人民的忠诚之心,执着的坚守在审判岗位上,一起攀登法治的顶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