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徐扣成:我的爷爷
        分享到:
        作者:深泽县365bet现场走地盘_完美体育365官方网站_36500365体育在线投注 徐扣成  发布时间:2015-05-11 11:04:43 打印 字号: | |

            1943年7月27日,对我来说这是个刻骨铭心的日子。因为就在这一天,我的爷爷为国捐躯,壮烈牺牲。

            我的爷爷,徐学言,早年参加革命后改名徐振华,1917年生,河北省安平县崔安铺人,1939年参加冀中军区八路军,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在百团大战中光荣负伤,伤愈后加入安平县抗日游击大队,担任第四区小队长。当时县大队由抗日英雄王东仓任队长,张根生任政委。王东仓在1944年牺牲,张根生解放后先后任吉林省省长、广东省省委书记。在张根生撰写的抗日回忆录《滹沱河风云》中,有两篇战斗日记专门提到了我的爷爷徐学言:一篇是爷爷伤愈后加入县大队,一篇是在张舍战斗中,爷爷冲锋在前,壮烈牺牲。

            翻开《安平县志》和《滹沱河风云》,在婆娑闪烁的泪光中,爷爷当年那一件件的英雄事迹,历历浮现在眼前。

            那时候的爷爷在老百姓眼里是个传奇式人物。他二十岁出头,血气方刚,腰里经常别着两把盒子枪,常年带领四十多人的区小队在安平县子文、张舍、石干一带神出鬼没。他胆大心细,智勇双全,多次带领区小队炸军车、拔岗楼、除汉奸,日伪军一听到爷爷的大号“徐大胆”,无不心惊肉跳,闻风丧胆。

            1941年冬天的一天,县大队几名领导到四区崔安铺开会,因为汉奸告密,结果刚刚开会,日伪军就把村子包围了。当时开会地点位于村东南一户人家,村外不远有一条渠沟。敌人在村外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情况非常危急。这时房东老大娘主动出去侦查情况,回来后告诉爷爷哪里是伪军,哪里是日本兵。爷爷听后,果断决定从村外这条渠沟撤退。爷爷带领大家悄悄出门,在翻过几家院墙后,躲在一家磨房里。就在眨眼之间,爷爷突然出现在一个伪军岗哨身后,用肩膀轻轻撞了一下伪军。伪军吓了一跳,赶紧端枪回身,喝问爷爷是干什么的。爷爷紧贴着伪军的身子说道:你看我是干什么的?说话间把棉袍子一撩,露出了黑洞洞的枪口,右手食指紧紧抠在扳机上。爷爷压低嗓门:“你知道该怎么做!”说完,左手向后一摆,大家飞快地从磨房跑出,翻身跃入渠沟。面对吓傻了的伪军岗哨,爷爷说了一声“这次给你记颗红豆”,然后跳入渠沟带领大家逃出了敌人包围圈。

            那时候冀中军区为了牵制敌人南下,阻断敌人后勤供应,组织群众坚壁清野,因此日伪军经常下乡抢粮。1942年10月的一天,日伪军开着三辆汽车到子文一带抢粮。得知这一情况后,爷爷随即挑选6名战士,乔装打扮潜入了子文村。因为敌人太多,当面和敌人硬拼肯定要吃亏,于是爷爷就带领战士们把蚊香插在炸药包上,点燃后偷偷放在日军汽车油箱上。结果还没等敌人把抢来的粮食搬到汽车上,三辆汽车已经爆炸起火。等敌人回过味来气急败坏地寻找八路时,爷爷他们早已站在几里之外的大堤上,笑哈哈地观看敌人汽车燃起的冲天大火呢。

            日伪军开始“五一”大扫荡之后,在安平县到处修岗楼、挖壕沟,光是修建的岗楼就多达二、三十个。在第四区范围内有一个角丘村,敌人在那里修建了岗楼。晚上敌人龟缩在岗楼里吃喝玩乐,白天便跑出来清剿抗日武装,祸害百姓,更有甚者,敌人竟把在岗楼附近田间劳作的老乡当作活靶子枪杀。县大队决心端掉这个岗楼!爷爷主动争取担任主攻任务,区小队的战士们个个摩拳擦掌。但是岗楼高达十几米,墙体上有朝向各个方向的射击孔多达十几个,周边还有深深的壕沟,只有通过一处吊桥才能进入到岗楼里。仅靠区小队简陋的武器硬拼只能是以卵击石,因此爷爷决定智取。爷爷利用岗楼里敌人征伙夫、民工的机会,派遣四个青年人进入岗楼做内应,又通过亲属策反了日军翻译官。结果在一个伪军队长过生日的晚上,几个内应为日伪军端上了好酒好菜,趁敌人喝得东倒西歪的时候,他们分头把各层敌人锁在屋子里,然后放下吊桥发出攻击信号。爷爷带领区小队战士迅速冲进岗楼,占领制高点,击毙了负隅顽抗的日军小队长森田,活捉日伪军30多人,缴获轻重机枪、手枪步枪30余支。当晚在岗楼里放置炸药,随着一声巨响,角丘岗楼瞬间被夷为平地。

            1943年7月27日,县大队进入张舍村,因为组织抗日宣传耽搁时间过长,部队陷入日伪军重围。在此危急时刻,爷爷身先士卒,带领区小队四名战士向村东冲杀,吸引敌人主力,掩护部队向村西突围。只见爷爷勇猛冲杀,他手握双枪,弹无虚发,连续击毙七、八个敌人,一度打开一个豁口。但是由于敌人蜂拥而至,豁口马上又被堵死。爷爷带领战士们苦战四个多小时,天黑时弹尽粮绝,与四名战友壮烈牺牲!正是由于他们牵制了大部分敌人,才使得县大队得以在村西方向突围出去。爷爷牺牲这一年,年仅26岁。

            就在爷爷牺牲的当天晚上,月黑风高,两个战友把爷爷的遗体背回家里。看着儿子身上被打穿的七八处弹孔,我的老奶奶一声没哭。她默默地把儿子尸体擦洗干净,当天晚上就牵着我父亲的手,在乡亲们的帮助下把爷爷掩埋了!我的老奶奶当年是抗日堡垒户,交军粮,做军鞋,掩护八路军伤病员,她样样走在前面。面对侵略者的烧杀抢掠,她毅然把自己唯一的儿子和女婿送上战场,最后他们双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老奶奶不哭,是因为她懂得,既然有战斗,就一定会有牺牲!在那全民抗战的年代,还不知道有多少这样伟大的母亲和英雄的儿子!

            爷爷生前没有留下一张照片,他长的什么样子我也无从知晓。这些年来我非常喜欢看《平原作战》、《铁道游击队》这样一些抗战老片,因为那里边就有爷爷的影子。曾经有一位爷爷的老战友对我说:“一看到《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打虎上山,撩开大衣亮出家伙的镜头,就会联想到你爷爷。他高大魁梧,身手矫健,什么样的硬仗都敢打,真是个徐大胆!”

            着名作家孙犁为安平县抗日英雄纪念碑撰文道:古来碑塔纪念之迹多矣,而燕赵萧萧英烈故事载于典册者亦繁矣,然如此八年间共产党八路军领导我冀中人民解放国土抗拒敌顽,其环境之复杂、残酷,其斗争之热情、悲壮,风云际会。载冀中英雄儿女之丰功伟绩,则必光掩前史而辉煌未来者矣!今搜集烈士事迹大略刻于石碑上,意在使烈士之光荣永续,后进同志有所追寻,家属有所凭吊,因不止壮观形式亦今后革命事业之一种动力也,可感叹哉,可永念矣!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屈指算来,我的爷爷长眠于地下已经整整72个春秋。如果爷爷在天有灵,当看到如今国家的独立、繁荣和富强,相信他一定会含笑九泉。因为他知道,自己青春的热血没有白流,自己年轻的生命死得其所!

            在我的心目中,爷爷始终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他无愧于那个时代,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挺身而出,抛头颅,洒热血;为了抵抗侵略,他敢于战斗、不怕牺牲的英雄气节,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值此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撰写此文,既为表达对爷爷的无限哀思,同祝所有为了民族解放而献身的革命先烈们永垂千古,更愿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能够铭记革命先烈丰功伟绩,不忘过去,展望未来,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中国梦”,凝心聚力,奋发不息!


        来源:河北365bet现场走地盘_完美体育365官方网站_36500365体育在线投注网
        责任编辑:马红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