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阅读了院里推荐的毕淑敏所着《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一书,书中一篇篇质朴真诚的散文让我深深的感觉这个世界的温暖。而其中一篇名为行使你的拒绝权的文章更加让我深有感触。
王家卫电影里有一句经典的台词:“要想不被别人拒绝,你最好先拒绝别人。”同样,在学习、工作以及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有在适当的时候拒绝别人的意识和勇气,要知道一味地逢迎、妥协、逆来顺受并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反而会让别人看轻你自己。
在生活中,朋友向自己借钱时,为了给朋友面子,打肿脸充胖子自己去找别人借钱再借给朋友;朋友找自己办事,不好意思拒绝答应下来,而自己却没那么大的能力去办;更有甚者,为了不拒绝朋友的邀请,一个晚上连赶三场酒局,喝坏了身体……等等这样的事情很多很多,为了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拒绝权。拒绝是一种权利,古人说,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这个“不为”,就是拒绝。人们常常以为拒绝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防卫,殊不知它更是一种主动的选择。拒绝对我们如此重要,我们在拒绝中成长和奋进。如果你不会拒绝,你就无法成功地跨越生命。
但是拒绝也是一门艺术。在你决定拒绝之前,首先要注意倾听他的想法。“倾听”能让对方先有被尊重的感觉,在你婉转地表明自己拒绝的立场时,也比较能避免伤害他的感觉,或避免让人觉得你在应付。
温和坚定地说“不”。如果你无法帮助别人,或者无法但应别人的邀请,就应该温和坚定地说“不”,语气要诚恳,并说明你的苦衷,告诉他为什么无法帮助他,无法接受他的邀请。当你仔细倾听了对方的要求,并认为自己应该拒绝的时候,说“不”的态度必须是温和而坚定的。好比同样是药丸,外面裹上糖衣的药,就比较让人容易入口。同样地,温和地表达拒绝,也比直接说“不”更让人容易接受。拒绝后,对方肯定想知道你的理由,你就应该坦诚地告诉他你的理由,如果一句话也不说势必会引起误会,对方也许会怀疑你根本就不想帮助他,而不是你没有能力帮助他,会怀疑你无故不接受邀请,而不是确实有原因而无法接受邀请。
事后关心。不要以为拒绝对方的帮助请求就完事了,而应该在事后给予对方一些关心。拒绝后你可以给对方一些建议,隔一段时间可以主动关心对方的情况。有时候拒绝对方的帮助请求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方会不定时提出同样的要求。若能化被动为主动地关怀对方,并让对方了解自己的苦衷与立场,可以减少拒绝的尴尬与影响。从对方来讲,拒绝本来就是一件伤害别人的事情,你就更应该适时地给予对方一些关心,这能够起到安慰对方的作用,而不是让对方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但拒绝也不可太多,假如什么都拒绝,就从根本上拒绝了每个人只有一次的辉煌生命。正如书中所说:“智慧地勇敢地行使拒绝权。这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这是我们意志之舟劈风斩浪的白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