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史记》,读至《李将军列传》一篇时,感慨颇多,有感而发,甚为我辈凡夫俗子自愧不如而汗颜。
《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元狩四年,李广随大将军卫青征伐匈奴,大将军令李广与右将军合兵,出东道。因无向导而迷失方向,导致延误期限。“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李广不甘忍受刀笔吏侮辱,“遂引刀自刭”。李广死后,“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为什么李广统率的军队在征伐匈奴的战争中所向披靡,战无不胜?为什么闻知李广的死讯后,“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皆为垂涕”?我在通读《李将军列传》数遍之后,终于找到了答案,是因为李广高尚的人格魅力使然。李广忧国爱民,守土尽责。一生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战功无数,已过花甲之年,仍然统领军队驰骋疆场,征伐匈奴。为国家守土安邦,为黎民百姓创造和平的生活环境;李广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李广一生得到的赏赐都分给了士卒,“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李广淡泊名利,务实笃行。唐初三杰之一的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有一名句“李广难封”,说的是李广一生战功赫赫,却“官不过九卿”,最终也未得到封侯。但李广不计个人得失,为国征战一生,至死不悔;李广爱兵如子,宽缓不苛。李广治军简易,不是靠严规戒律惩戒士卒,而是在生活上像慈母般地关爱士卒。“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士卒“咸乐为之死”;李广为人表率,勇于担当。李广在征伐匈奴的战斗中身先士卒,冲杀在前。在元狩四年的漠北之战中,因迷路而误期,大将军卫青派长史责罚之时,李广坦然地说:“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薄。”主动承担误期的责任。
司马迁给予李广很高的评价:李广将军“其身正,不令而行。”并赞誉李广将军“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说,桃李有着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它们虽然不会说话,但仍然会吸引人们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树下都踩出一条小路来。李广将军就是以他的真诚、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人们世代敬仰。
李广作为封建时代的将军,尚能忧国忧民、廉洁奉公、爱兵如子。我们的领导干部是人民公仆,更应做到夙夜在公,一心为民,清正廉洁,求真务实,这正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