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治时评
        把握大势,保持定力
        ——“我们为什么赢得良好开局”之二
        分享到:
        作者:人民日报评论员  发布时间:2014-01-02 14:15:49 打印 字号: | |

            因势而谋,才能谋定后动;顺势而为,才能有效作为。

          从去年情况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复杂形势近年少有。一方面是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复杂局面,一方面是我国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经济形势可谓变幻莫测。面对于此,中央冷静观察、从容应对,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思路,换来的是增长、就业、物价稳中向好,速度、结构、效益同步改善。回头再看,把握经济大势,保持调控定力,这是我们赢得良好开局的一个重要原因,彰显了我们党驾驭复杂局面、推动经济发展的娴熟能力。

          上半年,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加大。到6月份,出口出现了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仅增长6.3%,中央财政上半年同比仅增1.5%,这是多年来从未有过的情况。是否出手干预,十分突出地摆在中央面前。综合分析形势,中央认为,外部需求仍有新兴亮点,内部需求仍有广阔纵深,应对调整的阵痛、成长的烦恼,必须拿出历史耐心。反之,如果一看个别指标波动便患得患失,贸然出台新一轮刺激政策,虽然短期内经济增速会上升,但长期会加重微观经济主体对经济刺激政策的依赖,加剧产能过剩局面,造成不良市场预期。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面对经济发展中这样那样的困难,关键是要发挥现有政策和机制作用,更好进行宏观调控。去年,中央果断决策保持宏观政策稳定性,只要增速不滑出底线、就业保持基本稳定,就不对经济运行进行强力干预。在财政政策方面,坚持不扩大赤字,调整支出结构,对小微企业实行税收优惠;在货币政策方面,保持定力,管理好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这样的沉着应对、稳中有为,稳住了局面,保持了经济运行秩序。

          在把控经济平稳运行的过程中,中央创新调控思路和方式,深处着力、精准发力,对经济运行适当预调微调,推出一系列创新性政策措施,使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得以协调推进。根据经济发展潜力和实际,中央科学确定经济运行的合理区间,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把握好防通胀的“上限”。同时,制定与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相配套的宏观政策框架,不断释放内需潜力、创新动力和改革红利,以激发市场活力,形成增长的内生力量。这样的调控创新,使宏观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有所改善,经济的内在结构与增长质量都向好的方向发展。

          事实是最有力的说服。与上半年相比,去年三季度投资、消费、出口等关键指标都有回升。11月新登记注册企业25.14万户,比上月增长41.85%;前11月城镇新增就业已达1242万人,全年实现“四连增”。从总体上看,我国实体经济活跃,物价总水平保持稳定,市场信心增强,社会预期向好,保持了企稳回升的良好态势。在推动发展的进程中,继续把握大势,保持定力,我们就必能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使我国经济社会在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上稳步前行。

        来源:《人民日报》(2014年01月02日01版)
        责任编辑:张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