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李志永:论我国《侵权责任法》中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
        分享到:
        作者:晋州市人民365bet现场走地盘_完美体育365官方网站_36500365体育在线投注总十庄庭长 李志永  发布时间:2013-05-03 11:12:27 打印 字号: | |
          侵权责任归责原则是侵权责任法的统帅和灵魂,是侵权法理论的核心,侵权责任法的一切规则都建立在归责原则之上。正确处理侵权责任纠纷案件,首先必须准确理解和掌握侵权法的归责原则,可以说,在审理一个侵权案件时,如果归责原则确定正确,那么案件的法律适用就有了基本的保障。如果归责原则适用错误,案件就存在根本性的错误,无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准确理解和掌握侵权责任法的归责原则,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归责原则的含义

          归责,是指行为人因其行为和物件致他人损害的事实发生后,依何种根据使其承担责任。归责原则,就是确定侵权人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一般准则,它是确定行为人侵权责任的根据和标准。

          二、我国《侵权案责任法》的归责原则

          我国《侵权案责任法》第六条、第七条规定了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第六条第一款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第二款规定“根据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行为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第七条规定“行为人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因此,我国《侵权案责任法》规定了过错责任原则(第六条第一款),归错推定原则(第六条第二款)、和无过错责任原则(第七条)三种归责原则。其中过错责任原则适用于一般的侵权行为,过错推定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适用于一部分特殊的侵权行为。

          三、过错责任原则

          1、过错责任原则的概念,归错责任原则是以行为人的过错作为判断标准,判断行为人对其造成的损害应否承担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一款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便是该原则的具体规定。

          2、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的规则:

          第一适用范围。过错责任原则适用于一般侵权行为,只有在法律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才不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即特殊的侵权行为不使用过错责任原则。

          第二责任构成要件。过错责任原则的构成要件有四个,即违法行为、损害事实、违法行为和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过错。这四个要件缺一不可。

          第三举证责任。过错责任原则在举证责任上,实行谁主张谁举证,举证不足或举证不能,都要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

          四、过错推定原则

          1、过错推定原则的概念。

          归错推定原则,是指在法律有特别规定的场合,从损害事实的本身推定侵权人有过错,并据此确定侵权人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二款规定“根据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行为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这一款便是该原则的具体规定。

          过错推定又叫过失推定,就是被侵权人在诉讼中,只要能够证明损害事实、违法行为和因果关系三个要件成立,如果侵权人不能证明对于损害的发生自己没有过错,那么,就从损害事实的本身推定侵权人有过错,并就此承担赔偿责任。

          2、适用归错推定原则的规则。

          第一、适用范围。过错推定原则适用于一部分特殊侵权行为。按照《侵权责任法》的规定,下列情况适用过错推定原则:(1)关于责任主体的特殊规定中(第四章),监护人责任、暂时丧失心智致人损害、用人者责任、违反安全保障义务责任、网站责任、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教育机构受到损害的责任,适用过错推定责任。(2)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中(第六章),机动车造成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者行人人身损害的,适用过错推定原则。(3)在医疗损害责任中(第七章),医疗伦理损害责任适用过错推定原则。(4)在动物损害责任中(第十章),违反管理规定未对动物采取安全措施造成损害,以及动物园的动物造成损害的,适用过错推定原则。(5)在物件损害责任中(第十一章),建筑物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致人损害、林木致人损害、在公共场所危险施工等,都适用过错推定原则。

          第二、过错推定原则的责任构成要件。过错推定原则的责任构成要件与过错责任原则的构成要件基本相同,即即违法行为、损害事实、违法行为和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过错。这四个要件缺一不可。从这个人角度上说,过错推定原则应包括在过错责任原则之中。

          第三、如何确定过错推定原则中侵权人的主观过错。在过错推定原则适用时,举证责任有其特殊的规则,首先,应由原告举证证明三个要件即违法行为、损害结果、因果关系。其次,原告证明这三个要件后,法官即可推定被告具有主观归错。再次,在主观过错的要件上,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即如果被告认为自己没有过错,则需由被告证明自己没有过错,被告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则应推定被告主观上存在过错;反之,如被告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则应推翻对被告的过错推定,被告不承担侵权责任。

          五、无过错责任原则

          1、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含义。

          无过错责任原则也称严格责任、危险责任,其含义是不问过错,只要是法律规定的场合,行为人的行为造成了被侵权人的损害,就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因此,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在法律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以已经发生的损害结果为判断标准,由与该损害结果有因果关系的行为人,不问其有无过错,都要承担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侵权责任法》第七条规定“行为人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这便是无过错责任原则在法律上的具体规定。

          2、确定无过错责任原则的立法目的。

          按照民法上“无过失即无责任”的法学理论,没有过失就不应该承担责任。我国《侵权责任法》确定无过错责任原则的目的在于促使从事高度危险活动和危险物的人、产品生产者和销售者、环境污染的污染者以及动物的饲养人管理人等行为人,对自己的工作予以高度的负责、谨慎,不断改进技术安全措施,提高工作质量,尽力保障周围人员、环境的安全。一旦造成损害,能够迅速、及时、有效的查清事实,尽快赔偿损失。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更好的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

          3、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范围。

          无过错责任原则适用于一部分特殊侵权行为,具体的范围有以下四种:

          第一:产品责任,即我国《侵权法》第五章。

          第二:高度危险责任,即我国《侵权法》第九章。

          第三:环境污染责任,即我国《侵权法》第八章。

          第四:动物损害责任中的部分责任,即我国《侵权法》第十章。

          4、无过错责任原则的构成要件。

          无过错责任原则的构成要件为三个,即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和因果关系。原告只要能证明这三个要件,侵权行为即为构成。但需要注意的是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必须是在法律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适用,没有法律的特别规定,不得以损害事实作为侵权责任规则的标准。

          5、无过错责任原则的举证责任。

          无过错责任原则在举证责任上实行的是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则。具体规则为:首先由原告举证证明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和因果关系三个要件的存在。其次,如果被告主张不构成侵权责任或免责,则应当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实行举证责任倒置。被告所要证明的不是自己没有过错,而是原告的故意为致害的原因,即原告的损害是原告故意造成的。再次,被告能够证明损害是由于原告的故意造成的,被告即免除赔偿责任。被告不能证明损害是因原告故意造成的,侵权责任即告成立,被告就应承担侵权责任。
        来源:河北365bet现场走地盘_完美体育365官方网站_36500365体育在线投注网
        责任编辑:晋州市人民365bet现场走地盘_完美体育365官方网站_36500365体育在线投注总十庄庭长 李志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