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王惠:得民心者得天下
        ——电影《一九四二》观感
        分享到:
        作者:石家庄裕华365bet现场走地盘_完美体育365官方网站_36500365体育在线投注副院长 王惠  发布时间:2012-12-14 17:04:12 打印 字号: | |

        电影《一九四二》我看了两遍,第一遍感觉有一些迷惑,明明是笑着,可笑着笑着就哭了,前半部,为冯氏幽默而笑,后半部,为那些逃荒的百姓流泪,第二遍把每一个细节都看明白了,多了一些理性的思考。

        这部电影称得上是上乘之作,冯小刚所要表达的内容很丰富,这些内容如果从不同的思想境界去看,有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逃荒,展示百姓的苦难,是让人辛酸流泪的。

        第二个层次是颇具现实感的冯氏幽默:巡回法庭庭长的生存观、东家老范的老道和自信、传教士小安的信仰和无奈、研制救荒丸的祖传秘方,是让人会心一笑的。

        第三个层次是官员的腐败。国难当头,大战在即,每一个掌握物资权利的人都没忘为自己留下一部分,研究赈灾,每一个参加者强调的都是部门利益。在国民政府这个庞大机构里不知寄生着多少蠡虫,机构焉能不坏。所以《一九四二》中的蒋总统威风犹在、内心却充满虚弱和无奈,十分怀念北伐时期的一呼百应。

         第四个层次是执政观念。在第一战区司令蒋鼎文开赴前线的途中,河南省政府主席李培基掸食壶酒迎候在延津某地,极其虔诚地请求蒋司令体恤百姓苍生,减免河南的军粮,蒋司令的一番话让李培基哑口无言:饿死一个灾民,地方还是中国的,饿死了当兵的,就要亡国。这无疑是国民政府的执政理念,以国家的安危豁免对百姓的保护职责。在国际战争局势基本明朗之时,蒋介石不想再战,等待分享胜利果实,开赴河南的军队要不战而退,撤到潼关以西,把老百姓甩给日本人,下属都不理解,蒋司令又沉痛地为自己和委员长开脱,他说:国家贫弱,只能甩包袱,我想蒋总统实属无奈才会出此下策。当世界三巨头拒绝中国参加分享胜利果实的开罗会议,蒋介石又命军队进驻河南,准备开展豫北会战,给国际社会做一个姿态。

        看到这里,我明白蓦然明白了国民党为什么失败,共产党为什么取得了全国胜利,蒋介石所占有的优势非常多,从孙中华继承的三民主义,有自己的军队和资本家的支持,有国际社会的援助,有黄埔军校培养的嫡系将领,国民党军队里也拥有一批能征善战的忠诚将领。国民政府的败局从这部电影中可见一斑。第一败在政府和军队的腐败,国难当头个人利益为先,大树未倒猢狲先散。第二败在执政理念,蒋介石是政治家和阴谋家,几次下野取得政权,再用政治控制资本家,他是有产阶级的代表,搞的是精英政治。毛泽东是政治家和伟大的诗人,他具有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和博大的胸怀。毛泽东对老百姓有救苦救难的济世情怀,他看到老百姓受苦会流泪,所以,共产党的革命史,始终是和人民同甘苦共患难的,执政的理想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所以得到了百姓的拥护和爱戴,得道多助,得民心所以得天下。

        这个发现应当引起我们的反思。

        来源:河北365bet现场走地盘_完美体育365官方网站_36500365体育在线投注网
        责任编辑:石家庄裕华365bet现场走地盘_完美体育365官方网站_36500365体育在线投注副院长 王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