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院党组的安排,我就学习十八大精神的初浅体会向大家做一汇报,发言的题目是:牢记宗旨,忠诚履职。
我们知道,人民性是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个重要特性,报告就此做了一系列阐述,指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为根本……”。十八大报告提出“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的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十八大报告要求全党“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这一系列论述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深刻阐释了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的基本执政理念和观点。鲜明地回答了我们党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这一立场和方向问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就要求我们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正确认识手中的权力,谨慎行使手中的权力,为民司法,忠诚履职,这也是司法为民的核心要义。
一、强化公仆意识,谨慎用权
我们的一切权力来自人民,因此,我们是人民的公仆。道理很浅显,可真正用如此浅显和明白的道理指导自己的行动时,往往又出现了偏差。历史和现实许许多多的人物,往往漠视甚至无视这一浅显的道理,在人生的道路上栽了跟头,轻则毁了自己,伤了家人,重则给国家和人民造成重大损失。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利人,也可以害人。贿从权转,贪从权生。作为一名法官,必须对手中的权力保持敬畏,慎重对待手中的权力,真正弄清权力之源、权力之旨、为谁执法、为谁服务问题。
当年,有个美国记者曾问毛主席:“你们办事,是谁给的权力?”主席回答:“人民给的,人民要解放,就把权力委托给能够代表他们、能够忠实为他办事的人,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我们当了人民的代表,必须代表得好。”邓小平同志则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党和国家制定一切政策的根本前提。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谋人民之所求、解人民之所忧,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胡锦涛同志也深刻指出:“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行使权力就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决不能把权力变成争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习近平同志在与中外记者见面时,又特别强调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他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作为一名人民法官,一定要牢记党的领导核心对权力的本质问题所做的深刻阐述。牢记司法权来源于人民,人民给予了我们权力,我们就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审判执行工作中,始终从人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真正把权力当做责任、当做义务,掌权为公,用权为民,把司法为民宗旨贯穿于各项司法活动的始终。
二、强化公正意识,忠诚履职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更要通过我们的本职工作来体现,而作为一名司法工作者,做好本职工作的基本标准就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一是公正司法。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底线。群众到365bet现场走地盘_完美体育365官方网站_36500365体育在线投注打官司、求公正,如果法官不能公正审理和执行,可能会导致一个人失去对生活的希望,可能会导致一个家庭陷入困境,可能会导致一家企业难以经营。更为可怕的是,会使当事人失去对司法的信心和对法律的敬仰。因此,作为一名法官,一定要坚持司法公正的天职和责任,认真妥善公正地处理好每一起审判和执行案件。二是文明司法。法官作为是非曲直的裁决者,其举手投足、仪容仪表、精神风貌直接影响着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对司法公正的感知和评判,因此,在司法过程中,法官的举止言行一定要规范、亲和,避免出现一些影响法官形象和引起当事人主观臆测的现象;在实施具体司法行为或采取法律强制措施时,应多做思想工作,坚持从保护当事人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合法权益入手,通过对案件公正、高效的审判和执行,充分发挥司法对社会关系的规范、调节、引导和保障作用。三是提高质效。司法为民不仅体现在程序和实体上,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体现在效率上。“迟到的正义就是不正义”。有的当事人官司虽然打赢了,但由于拖的时间太长,当事人所遭受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已无法弥补,影响了司法权威,这显然与司法为民宗旨相悖。因此,一定要提高工作效率。当前,要重点在案件管理上下功夫,建立和健全审判和执行流程管理制度,重视结案均衡度,对案件审理和执行中的每一个环节实行跟踪动态监管,对有可能超时限的案件及时警示和督办,消除人为的超审限,确保案件及时办结。
三、强化群众观点 ,落实司法为民
落实司法为民,就应当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让群众满意为目的,真正做到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习近平同志曾说过:“领导干部要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这道出了群众基础的重要性。当前,在法官中有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有的365bet现场走地盘_完美体育365官方网站_36500365体育在线投注干警,对告状求助的当事人存在态度冷漠、推诿、生硬,不是显现出“三气”,即高人一等的傲气、权力至上的霸气、衙门难进的官气。我们大家恐怕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你到有关部门办事,接待人员身上体现出这种傲气、霸气、官气,至少你心里很不舒服,进而对办事人员、对相关部门产生反感甚至抵触情绪,我们的当事人同样如此,法官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当事人对法官的信任,对司法的认同。实践中,有不少的涉诉、涉执信访,都是缘于此。因此,作为法官,一定要牢记司法为民宗旨,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大力破除特权思想和衙门作风,坚决杜绝耍特权、抖威风、态度粗暴、方法简单的现象出现;同时,进一步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认真细致地做好当事人的工作,平息当事人之间的矛盾、消除当事人之间的积怨纠纷,稳定当事人情绪。同时,也要加强体制构建,积极探索“司法依靠群众、群众参与司法、司法服务群众、群众认同司法”的司法大众化路线,要通过我们每个法官的工作,依靠司法途径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尊重和保障人权,始终坚持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忠于法律制度、忠于事实真相,忠于人民利益,办铁案,办精品案,办和谐案。
四、强化廉政意识,做好表率
廉洁自律,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要能经得住诱惑、守得住底线、耐得住清贫寂寞。一要经得住诱惑。“官司进了门,两头都找人。”受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影响,金钱拉拢、美色诱惑、亲情干扰等情况,法官会不少遇到过,法官会时时处在公与私的“十字路口”。多一分私利,法律的天平就会倾斜,司法的公正和神圣必然受损。我们可以发现走上贪腐之路的一些官员,他们在思想品德上、工作成绩等方面曾一度先进过,做出过一些贡献,往往在关键时刻,在公与私的关系上把握不好,在廉洁自律上出了问题,在金钱的侵蚀下、在私欲的诱惑下,背弃了法官的职业准则,辜负了党和人民的重托,最终倒在了糖衣炮弹之下。我们不能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毁了自己。我们要算好三笔帐,即政治账、经济账、家庭账。换句话说就是要珍惜工作、珍惜家庭、珍惜自己。二要守得住底线。法官要带头遵守法纪,不侥幸——做到慎独慎初、守住底线,千万不要有“下不为例”的侥幸心理和见好就收的投机心理,决不能接受当事人及其请托人的财物,决不能接受当事人及其请托人的吃请,决不能接受当事人及其请托人提供的任何利益,这就是底线。法官要遵守职业操守,一切照章办事,不徇私——讲公义不讲私情,讲原则不讲缘分,讲法律不讲关系。坚持宪法法律至上的司法理念、公平正义的裁判意识、执法如山的敬业精神。三要耐得住清贫寂寞。法官不仅要有渊博的学识、坚定的意志,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行,做到不贪功——淡泊名利,戒骄戒躁。干实事不图虚名,树口碑不争风头,做到名利面前超脱一点,功劳面前淡定一点。不爱财——做到心不贪、嘴不馋、手莫伸。法官要时刻约束自己的行为,节制自己的欲望,既要严格遵守司法礼仪,又要规制八小时以外的活动,慎重交友,修身养性,淡薄名利,无私奉献,以廉洁聚人、以律己服人、以身正带人、以无私感人,以高尚的道德品格去赢得社会的尊敬,以公正的裁判去获取法律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