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了由张嘉译主演,根据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河北省枣强县大营镇派出所原所长范党育先进事迹改编的28集电视连续剧《营盘镇警事》。剧中鲜活的人物,感人的事迹,艺术地再现了范党育同志与群众之间的警民鱼水情,仿佛他又回到了我们身边。这不由令我想起了我与党育同志相处的那些年,那些事。
我和党育认识多年,当年我任大营法庭庭长,党育时任石村派出所所长,96年合乡并镇后划归大营镇任派出所所长。作为大营镇两个政法部门的负责人,平日联系颇多,党育为人热情、实在,总是竭尽全力为群众化解矛盾、纠纷,凡是经他之手的事情,没有解决不了的,也因此被人们称为“范大了”。平日有工作往来时,每次来到党育的办公室,总会看到像赶集般热闹的场景,来人都是找他“了事”的。甚至下班后,我去找他聊天时,他的办公室也总是不断人,得等他把事情处理完才能和他搭上话。在等待过程中,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党育的人格魅力,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询问发生矛盾的起因,分析矛盾双方的想法,积极与当事人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实际办法。面对党育的热情和平易,群众们也没有了往日面对警察的拘谨,现场气氛很是融洽,他们就像相交多年的老朋友一样。和他接触的这些年,他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方法给了我莫大的影响,对我以后的工作帮助很大。
党育以所为家,一身扑在工作上,以平凡的工作为荣,从不计个人得失。每当我值班时经常看到他的办公室里灯火通明,起初以为我们值班时间碰巧赶在一起,可后来我才知道只要没有特殊情况他天天都在单位加班、学习。他没有娱乐嗜好,不打麻将,晚上常常是抱着厚厚的案卷和法律书籍一遍一遍的研究。他是一个刻苦钻研的业务能手,自学了大量的业务知识,他对我说:“我只有掌握好业务知识,才能更好的胜任工作。”他是民警们办理案件的辅导员,同时也为各种案件进行把关,民警们遇到疑难问题,到他这里总会迎刃而解。他的学习敬业精神,给我树立了榜样。
97年初的一件事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大营某村的一对年轻夫妇因为家庭琐事起诉离婚,法庭判决准予离婚,考虑到双方离婚时产生的矛盾较大,为避免在财产分割时产生恶性事件(当时法庭仅有法官2人),我联系党育,协助下村“了事”,党育接到电话后立刻赶过来随我同行。女方组织亲戚朋友10余人到男方所在村欲拉回自己嫁妆,遭到男方所在村数十人的阻挠、围攻和谩骂,女方家人也不甘示弱,双方剑拔弩张,局势非常紧张,我和党育果断控制住双方,分头耐心、细致地说条文、讲道理、拉家常,经过近2个小时的工作,双方怒火平息下来,女方顺利拉回了嫁妆,避免了一场恶性事件的发生。象这样的事,不胜枚举,我们经常共同办案,化解了一起又一起矛盾。和党育共事,工作做得顺,心里畅快。
党育不管是在执法办案工作中,还是在个人生活中,对自己要求特别严格,人们评价他:办案坚持原则,肯吃苦,从不讲条件。在他办理的数百起案件和参与抓获、处理的数百名违法犯罪嫌疑人中,其中不少人和事牵涉到他的亲戚朋友,许多人通过各种途径找到他,希望能够看在亲戚朋友的份上网开一面,从轻处理,但都被他一一拒绝,同时还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他们打消拉关系、走后门的念头,为此他也没少“得罪”人。有一次,在他办理的一起打架斗殴案件中,案件的一方通过党育的一位要好的同学找到他,请他多多“关照”。党育丝毫未讲情面,依法拘留了这一方的违法当事人。这位相处多年的同学因和我也熟识,闲谈时向我“诉苦”并扬言从此与他“断道”,我规劝了这位同学,并讲了许多道理,最终党育坦荡无私的品格赢得了这位同学的谅解和钦佩。有人问他:你整天玩命地工作,图什么?他说:“不图啥,就因为我是一名警察,我干工作要对得起头顶的国徽,对得起群众对我们警察寄予的厚望”。他清正廉洁,无私无畏的工作态度,使我受益终身。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是清代着名书画家郑板桥身为知县时的感怀。这首诗用来形容党育同志再恰当不过了。基层派出所所长,比七品芝麻官还小,但他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工作做的风声水起,干出了大名堂,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拥戴。党育同志因公殉职后,在悲痛中我一直在感受他的人格魅力和忘我精神,在感受中感动,在感动中感知,我为他所做的一切所感召,身体力行,全身心投入工作,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法官,向党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