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记者眼里,赵敬宏是个地道的“小人物”:首先是他没有大“权力”。他虽然也带“长”,但只有两个半“兵”(两个在编,一个不在编),而且管的都是百姓“鸡毛蒜皮”的事;其次是他没有大“派头”。他的言谈话语和他的衣着、相貌一样,朴朴实实,而且在小小法庭“蜗居”了26年。
然而,在这个“小人物”身上,记者却“读”出了一些能充分体现“高尚”的词汇:胸怀大局、恪尽职守、一心为民、无私奉献……这些词汇,不是他“说”出来的,更不是他“喊”出来的,是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一笔一划”地“写”出来的:
最难能可贵的是,他胸怀大局。他虽然身在基层,但心里时刻装着社会和谐和稳定的大局,尽职尽责,脚踏实地,任劳任怨,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了自己的人身价值;
最让人感动的是,他甘愿奉献。他连续26年吃住在基层法庭,常年奔波于乡村之间,尝尽了基层工作的酸甜苦辣,但他不离不弃,没有动摇自己的信念。在基层法庭工作的26年里,他不但无私地奉献了自己,还无私地奉献了“小家”,即使在亲人生死离别时他都没有守候在亲人身边。
最值得学习的是,他真心为民。他以真情实感对待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满腔热忱地为群众排难解纷,因而他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爱戴。
采访结束后记者这样感慨:时代需要赵敬宏这样的“小人物”,人民需要赵敬宏这样的好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