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蒋勋说红楼梦》,觉得蒋勋是最懂曹雪芹的人。一部千古奇书,引得世人如醉如痴的研读、玩味,最透彻的莫过于蒋勋。《红楼梦》是满纸荒唐言,还是一把辛酸泪,世说纷纭,但蒋勋悟到了。他说《红楼梦》是曹雪芹经历了从繁华到幻灭,从大喜到大悲后的大彻大悟。在蒋勋眼里,《红楼梦》是一部佛经,一路看去,处处是觉悟,处处是慈悲。
本人从这个角度看过去,不禁拍案惊奇!蒋先生独具慧眼,果然不凡。从前看宝玉看不懂,觉得他太花心,看黛玉看不懂,觉得她太矫情,宝钗太世故,王熙凤太利害,贾母是个成天前呼后拥享受荣华富贵的老太太,至于那个贾瑞,简直是一个自作自受的下流坯子。红楼梦中有太多的琐琐碎碎,家长里短,事无巨细。繁华复杂的生活离我们太远,所以看不出精彩,读不出深意,一头雾水困惑了很多年。经蒋勋一指点,恍然大悟。在曹雪芹的思想里,贾母和刘姥姥没有分别,众生都是平等的,宝钗和黛玉不分伯仲,每个人都很精彩。他对每个人都怀着悲悯之心,不管是丫头还是姨娘,是村妪还是贵胄,没有指责,没有批评,没有好恶,只有理解和担待。反而是看书的人有分别心,嗔恨心,所以就生出好恶,产生纷争。原来我们都是凡人,看到的都是世故,而蒋勋告诉我们的是,《红楼梦》中的每个人物都有我们的影子,都是不同时期,不同心境,不同年龄下的我们自己。《红楼梦》是一面镜子,照见我们的人生,照见我们的内心世界不为人知的角落。我们理解他们就是理解我们自己,担待他们就是与矛盾纠结着的自己和解。难怪王蒙说,每读一遍《红楼梦》,就像自己又重新活了一次。蒋勋用他美学的眼光,让我们看到了《红楼梦》中的种种精致与唯美,用慈悲之心,让我们看到了红楼中人的种种善良和无奈,用跨越时空的灵动,让我们看到了《红楼梦》在现实中的存在。还有什么能如此善意地诠释曹雪芹的初衷,还有谁更理解曹雪芹的心境,还有谁能用这样的角度体察众生。曹先生和蒋先生是跨越时空心心相通的知音。
跟着蒋勋读《红楼梦》才能看出精彩,他把看似不经意的细节拿出来给你看,用现代的语言,用现世的世相,丝丝入扣,让人折服。他的《红楼梦》私家讲堂既有台湾政要和巨贾的妻媳班,也有贩夫走卒班,这是《红楼梦》的魅力,也是蒋先生的因缘,能够听到这样的解读是我们的福报。作为对蒋先生精彩解读的回报,重新拿起《红楼梦》原版读,满以为自己能够看到蒋先生所讲的精彩,谁知竟是枉然,我自己依然看不到精彩。就像小学生读书,每个字都会念,但不是每句话都能懂,没有跟着蒋勋读的那种心灵的感应,此时方知蒋先生的红楼底蕴是多么深厚。《红楼梦》因曹雪芹而传世,因蒋勋而精彩,没有蒋勋就没有现世红楼,没有蒋勋,《红楼梦》该有多么寂寞。
一部《红楼梦》,曹雪芹在十年的时间里一直在修改,最初的《红楼梦》里一定有悲愤、有绝望、有叹息,有尖锐和锋利,有批判和挣扎,在十年反反复复的回视和反思中,他慢慢地看破了,放下了,回归了本真,留给世人一部放下了执着、分别和妄想,能够在时光里永存的传世杰作。曹先生着《红楼梦》用的是十年修行之功,跟着蒋勋读《红楼梦》是在走一条觉悟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