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断续续用了几个星期的时间,终于看完了《国情备忘录》这本书,可谓受益匪浅,感慨万分。从书中,我仿佛亲历了祖国的成长与发展,我感受到了我们生机勃勃的发展中所饱含的艰辛和无奈,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让我们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踏着坚实的步伐,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求实进取、开拓创新,昂首走向美好的未来。
这是一部主要描写中国国情的书籍,用生动的手笔和详实的数据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地的全景变化和人民的生活面貌。我一方面为伟大祖国的可喜变化而感到骄傲,但更多的则是感受到了身上的重任,社会的责任,因为我们在看到祖国综合国力越来越强的同时,仍有很多问题和矛盾尚未解决,可以说这让我重新认识了国情的复杂性,它不再离我遥远,而是让我有了新的视角理解一些政策和国家的未来发展。中国30年不变的经济高速增长,金融危机中奇迹般地率先回暖,中国今天受到世界的关注。在西方人士口中,不乏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赞美之辞。但是,我们都知道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却并不符合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因为我们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虽然借鉴了西方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但我国经济趋是社会主义共有制,和西方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有本质的差别。1993年,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最先提出“中国之谜”的说法。罗纳德认为,中国快速的货币供给增长并没有带来严重的通货膨胀。他对这一情况大惑不解,把这种“高财政赤字和高货币供给量的同时保持价格稳定的现象”称为“中国之谜”。接着,一批国外教授和学者针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提出了一系列“中国之谜”。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韦茨曼把在他看来不那么正宗的中国改革却与高速经济增长并行的现象称为“中国之谜”。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家彼得•诺兰提出,按照主流经济学的理论逻辑,中国不可能获得目前的成就。但中国却在各种缺损的条件下获得了持续的经济增长,诺兰将这种不一致的局面称为“中国之谜”。
此书详细介绍了民生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正所谓国情即民生,国情之本,重在民生,民生乃立国之本。近年来,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各项政策无不体现着民生的重要性,以人为本,关怀民生已经成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尽管当今的中国社会仍然存在着贫富差距较大,看病贵、看病难等重要民生问题,但我想随着改革的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这些问题都将会被逐步解决。同时我想问题的出现也是经济发展中的必然,不断完善也需要一定的过程。正如书中所说,高速发展的的经济不可避免的给我们带来种种后遗症,而对基本国情的重新发现和审视,将成为中国经济这艘大船的望哨和指路灯。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现实社会的真实写照,农村人口占据大量比例,农业农村的发展相对落后,这也使温饱、教育等民生问题逐渐显现,关注民生、社会公平成为了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今年“两会”上,民生问题再次成为焦点,教育、医疗、房价等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问题成为了大家讨论的最热门话题。正所谓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民生问题时刻牵挂着亿万人民的心,正如温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所说的那样,“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是政府工作的重点,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这一句饱含深情的话语鼓舞了我们充满希望的面对未来,努力致力于祖国经济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去。
此书的第六章“山水之间:还我碧水蓝天”应该说给我留下了震撼人心的悲伤,环境污染问题,一个经济发展中所必须付出的代价活生生的呈现在我的眼前,一时无语。河流污染,酸雨横行,清新空气不复存在等等威胁着大家生存的环境问题真真切切摆在我们面前,到了必须正视并且积极治理的阶段,我们每个人都要行动起来,去维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希望各级政府在追求高GDP的时候,切实把治理环境摆在他应有的位置,做到和谐发展。
书的后半部分谈到了竞争力的核心所在-创新,我们看到我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尽管拥有着较大的生产能力,但在企业全球产业链的分工中,依旧处在最低端的环节当中,核心技术的严重匮乏仍旧制约着我国科技创新力的发展。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我国在科学技术的运用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自主创新水平取得显着提高。将神州系列送上太空,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太空出舱技术的国家,中国人用几年的时间实现了其他国家用几十年才能实现的目标,这一跨越式的进步令世界瞩目。在2008年的奥运会前夕,我国的登山健儿将奥运火种带到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创造了历史。从体育角度看,这体现了中国健儿勇攀高峰的勇气和决心,从另一面,这正彰显了中国科技的力量和实力。
从改革开放至今,中国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综合国力越来越强,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新时期的中国正以崭新的面貌和开放的姿态迎接世界的检阅。2008年我们在灾难过后成功的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向世界展示了中华儿女顽强不屈、百折不挠的坚强品质。时隔两年的今天我们又迎来上海世博会这一世界盛会,成为中国展示自己的又一次机遇。曾经我们历经坎坷,曾经我们屡遭磨难,但这一切并不能阻挡中国人民奋勇向前的决心。经历了经济危机,全球经济迅速下滑,唯有中国依然坚挺。但是面对国际的好评,我们并不能高枕无忧,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只有居安思危才能不断的鞭策自己向前发展。我们深知,在荣耀的背后我们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与矛盾,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均经济水平仍然滞后,建设小康社会的路程艰辛而又漫长,若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我们仍需加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