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吕国清:海因里希法则与“滤过性病毒”
        分享到:
        作者:吕国清  发布时间:2011-11-04 14:56:10 打印 字号: | |
            海因里希法则与滤过性病毒二者并无什么天然联系,只是到了中国这个特定的环境,二者才有了些千丝万缕的关联。海因里希法则是美国着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经过长期的统计分析得出的结论,即在机械事故中,严重伤害、轻度伤害和无伤害事故的例为1:29:300,也就是说,在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是29起轻微事故以及300次没有造成伤害的险情积累起来的。
            “滤过性病毒”(非指生物学和病理学上的此概念)是柏杨先生在《丑陋的中国人》中提出来的,他说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滤过性病毒在不断遗传,造成中国人不能正视自己的错误,而是习惯性的把自己犯错的根源归结到别人或环境等其他事物的身上,自然而然地把过错从自己身上过滤过掉了。
            我对柏杨先生的观点并不完全苟同,但对中国人不愿承认错误的习性深有同感。传统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袁绍等在这方面都有“上佳”表演,其实也有我们自己影子。人们往往缺乏承认错误的勇气,犯错后也不愿意承认,怕损害自己的威信,这也许是中国特色的“面子情结”造成的。其实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伟人,小到一个企业、一个单位、一个普通人,在成长的历程中都可能犯错,甚至犯很大的错,都可能摔很多跤、走许多弯路,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中国共产党在七十年的风雨历程中也犯过许多错误,建国后在执政中也犯过严重错误,但我们伟大的党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她能正视自己犯下的错误,大胆地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我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就是鲜活的证明,也可以说是一座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的丰碑。试想,若没有我党文化大革命后的拨乱反正,也就不可能有改革开放的丰功伟绩,也就不可能有中国现在的国际地位。所以应为我党承认错误的“弥天大勇”而欢呼,应为能成为这个伟大的党的一分子而自豪。
            我想,海因里希法则绝不是只适用于生产领域,对我们从事党务、审判等各领域工作都有指导意义。我们在工作中,由于对专业知识理解得不深不透或习惯惰性等原因,在工作中出现一些失错是难免的,并且多是小错,出现大错的机率很小。关键是要正确地对待“小错”,出了小错也不要掩饰,不要推卸责任,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大胆地承认犯错误,认真分析犯错的根源,找到纠正错误、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少犯错并不犯大错。所以我们从事什么工作也要做到一丝不苟,防微杜渐,不要心存一丝一毫的侥幸,不要放过一点一滴的疑惑,不要为顾全自己所谓的面子,让身上的“滤过性病毒”复活,将出错的责任推给别人、推向传统文化,推给工作的环境因素,更不能为掩盖一个错误,再去犯更多的错误。不能像某些人一样,为证实一个谎言而编出更多的谎言去证实那个谎言不是谎言,这是多么的愚蠢。犯错与犯病一样,如果我们讳疾忌医,就会象蔡桓公一样延迟治病的最好时机,最终不治身亡,连扁鹊这样的名医也回天无术。这是一个严肃的态度问题。
            有人说:我们不能说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而应当说是“正确、伟大、光荣的党”。因为我党伟大、光荣的前提是正确。我对此深表赞同。我党正确的前提是不放过成长过程中每个小错,也不掩饰自己犯下的大错,始终大胆地承认错误,勇敢地改正错误,没有让我们传统文化中的“滤过性病毒”在党的肌体中发作,这也是海因里希法则在党建领域的重要启示。其实人生的历程就是一个阶段性自我调整的过程,只有不断在自我调整、纠正偏差,才能沿着正确的轨迹创造出人生的辉煌。



         

        来源:河北365bet现场走地盘_完美体育365官方网站_36500365体育在线投注网
        责任编辑:吕国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