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治时评
        人民日报时评:智慧让梦想与现实“交会对接”
        分享到:
        作者:余建斌  发布时间:2011-09-30 08:41:17 打印 字号: | |

            科技革命或许还在远方,但寻找突破的脚步每天都可以踏响

          如同孩子向往外面更大的世界,人类也从未磨灭“离开地球摇篮,扩大生存空间,向着宇宙更深更远处出发”的梦想。而航天事业,正是这一梦想与智慧的完美结合。

          鼓荡着梦想与智慧的双翼,天宫一号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中国人有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之家”。然而,这只是一个开始。天宫一号的发射难度要小于随后的神舟八号飞船,即使此次航天试验中,真正的高潮也是在其后的两个航天器交会对接。但这又不是一个简单的开始。天宫一号的升空让空间站梦想变得如此之近,它激发着我们对更广阔世界的想象,这是“走出地球”的必然一步,让人类用更高更全面的视角审视地球和自身。

          在追逐“太空驻留”梦想的路上,中国还是追赶者。1966年,美国两个航天器完成世界上首次在空间的交会对接;1971年,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个空间站。而此次交会对接完成,距离我们的空间站完全建成也还需近10年。

          奋力追赶的过程,是一次又一次的飞跃和进步。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起步;2020年前后,将实现空间站长期驻留太空。这30年,不仅是空间站和航天技术自身的飞跃,带动突破的还有众多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的进步。

          梦想与异想的最大区别,在于是否筑基于智慧。这种智慧表现在我们怀揣梦想,却赋予其审慎而理性的内涵。踏实地选择一个准确的战略方向,踏实地沿着这个方向做好积累和提高,一点点量的积累,可能就孕育着巨变。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后来者,也许这是更加切合实际的做法。

          这也正是让梦想与现实“交会对接”的智慧。我们冀望的飞跃,同样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质的变化来自量的积累,一飞冲天也离不开每日振翅的练习。那些一下子推动世界天翻地覆变化的想法,不是科学,是科幻。

          就中国航天来说,每一次突破都来自于漫长的积累,而时间是衡量这种积累的刻度。东方红一号卫星1958年上马,1970年才发射成功,用时12年;神舟飞船1992年立项,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上天,2003年神舟五号才把航天员送上了天,用时11年。没有卫星、飞船和交会对接技术的成熟,就不会有空间站的建立。这一次次的积累和突破,才让我们能一次次为飞跃而自豪。

          今天的中国科技,已经写下很多“迟来的飞跃”。中国人进入太空、卫星探月、载人深潜器入海5000米……梦想正慢慢地一个个化为现实,补齐中国科技整体水平的短板。而这些,也必然为重大科技革命铺就基石。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科技革命或许还在远方,但梦想和智慧的双翼却已然鼓荡,寻找突破的脚步,每天都可以踏响。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余建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