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云南印象
        分享到:
        作者:康占义  发布时间:2011-08-16 09:46:33 打印 字号: | |

           到云南旅游,旅行社安排的路线是沿着“茶马古道”走:从昆明到大理再到丽江。本来想用“茶马古道”做题目,但我们虽是沿着“茶马古道”一路走来,却只能在大巴车的窗口对沿途的风景留下了浮光掠影的印象,没有机会停下车来细细欣赏、拍照,所以,就觉得还是写“云南印象”准确些,如果以后有机会自己开车走这茶马古道,鉴赏一路的风景名胜,甚至是走进那些没有开发的村落,有了更多关于这条路更多感性的认识,再另书“ 茶马古道”也好。
           一、历史意义上的云南
           我是学理科的,中学时就对历史、地理不感兴趣,这次要去云南旅游,需要补一些关于云南的知识。在查看有关资料时,注意到在介绍大理三塔时说它们是南诏的象征;看到“南诏”这个词,很生疏,于是就搜索了一下。这才明白南诏,原来曾是一个朝代的名称。教科书中这样介绍:南诏,唐初时为蒙舍诏,因其在其他五诏之南称之为南诏;后由蒙舍诏首领皮罗阁在唐天宝年间统一六诏,是中国唐朝时代西南部的奴隶制政权,直到937年被段思平所灭,建立大理。国境包括今日云南全境及贵州、四川、西藏、 越南、缅甸的部份土地。
           我印象中的中学的教科书讲到的中国历史都是以中原地区的朝代更替的先后顺序写的,对于我们自己的历史的认知是以西安、南京和北京这些古都为政治中心代表的朝代,对地方性朝代的历史更替,教科书涉及的不多。云南历史上就是一个多民族集聚的地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集中居住的地区,他们都组成部落,有自己的部落首领,有各自的势力范围,有他们的统治时期。这就是导游讲的:你们唐朝(时),我们(是)南诏;你们宋朝(时),我们(是)大理。公元700年左右时,南诏与吐蕃是和唐朝相抗衡的、三足鼎立的时期;对当地人来讲,是用南诏时期和大理时期为时间阶段来叙说历史的。大理的地名由来是因为历史上它曾是大理国。
           这点知识也算旅游的意外收获吧!知道了这些,我想包括今天许多边疆地区在内,历朝历代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统治过,至多是臣服做个附属国,而且还是若即若离,是象征意义上的统治,只有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真正把那些历史上分裂的疆土统一到版图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治理,不简单!
           二、多民族文化
           到云南旅游,有两大看点,一是她的自然风光,再就是她的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因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
           在玉龙雪山景区,丽江市政府请着名导演张艺谋导演了一个实景演出——《丽江印象》,每天上午11时演出。剧场是一个椭圆形圆锥体型露天的,观众席占近2/3,中间低处,观众对面是一个用和云南特有的红土地的红色作为主色调的实景立体舞台,是一个陡坡,有像山路一样的演出路径和通道,整个剧场的顶端周围也是演出的舞台,整个场景布置得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是拍摄的好场景也是实景,舞台上有该民族男女青年身着民族服饰演出。配合现代化的影音手段,把有代表性的几个民族生活和祭祀等场景艺术的再现,演出很有震撼力和感染力。演出尾声时,“演出人员”说:我们不是演员,我们是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土着人……,后面的话由于观众提前离座场面开始混乱没有听清,但从他们的这几句话中,听不出自豪,也听不出悲哀,我觉得更多的是面对开放的迷茫和困惑。
           导游也说过现在很多少数民族的年轻人和汉族一样也穿阿迪达斯、耐克等名牌服装,走在大街上,你根本分辨不出哪个是少数民族哪个是汉族,都被汉化了!当他说这番话时,我想到我们当地的农村,现在种地的都是40岁以上的人,年轻点的都到城市打工了——我就担心,我们的下一代还会种地吗?这些离乡打工的现象在少数民族地区也在发生,那么那些走出了大山的年轻人还会回到生他养他的家乡吗?明天,或者明天的明天,我们到云南还可以看到富有民族特色的歌舞或者这些少数民族,他们的传统还能很好地保留和传承吗?!
           在丽江新城,白天我见过一个少数民族的妇女,从她的服饰我看不出是哪民族的,背上背着个小孩在路边坐着,茫然的看着路人。晚上,在附近的地方,我又见她背着孩子站在商店橱窗外,看着里面的商品。我想她应该是一个走出自己家乡的人,在这里没有住房、没有生活来源。由于时间短暂,我无法了解他们是如何生存的,但看到他们,我感到这个商品社会对他们来讲很陌生,他们很难融入。
           于是,我就想也许让这些少数民族走出大山,走向现代生活,对他们来讲未必是一件好事!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对我们大家来讲都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
           三、玉缘
           妻子是一个对饰品不太在意的人,然而,前一段时间给我讲想买玉挂件。之前,我们两个到当地的商店看过,由于不懂玉怕上当就没敢买。附近的省会城市有个和田玉专卖店,也曾带她路过过,但她不去看,也没有买成。这次是单位组织旅游,行程由旅行社安排,有个同事带着家属去,我给她说了,开始她有些犹豫。给她报名那天也很巧,本来我是到隔壁财务室有其他的事,一进去看到旅行社的人恰好我认识,就攀谈起来,询问是否可以为妻子报名——她也认识妻子,就顺利的报上了。于是,我就让妻子请假,然后她联系机场方面看是否可以买到特价机票,这样经过反复和犹豫,最后在中午12点前作出了决定,机场也出了票,这样妻子就可以成行。后来,知道可以带家属的其他同事再联系报名,均因买不到机票而作罢!
           来到云南之后,听导游讲云南是加工玉石的地方(原石产自缅甸),是当地的特色产业。到云南买玉石翡翠,就像到北京必吃烤鸭一样自然,而且,导游也非常想让游客到指定的旅游商店买玉石,这也是导游的任务和其收入的主要来源。一路上,导游极尽能事,循循善诱,介绍翡翠玉石的好处,这就更勾起了我们购买玉石的愿望,这也确实是实现拥有正宗玉石挂件的机会。我们不仅在指定的商店买了玉石,而且,在自由活动的时间我们又打听到当地的百年老店,去那里有购买了自己喜欢的玉石。在哪里,我见到一个人购买了一块标价24600元的玉佛;很好奇,就凑了上去,如果不是在玉器店里,我还以为那是件玻璃制品。老板解释说他们鉴玉首先要看“水”,其次看“色”,再次看是否“透”,最后是听“音”。我的理解“水”就是“侵润”,就像刚才那件玉佛;“色”哪,老板解释说翠绿色的最值钱,透就是通透,颜色整体颜色一致;听音,其实是辨别玉石和玻璃等制品的方法——也算开了眼、长了点玉石知识。玉是有灵性的,就好比是人找对象,你心中早就有个自己想要的玉石的样子,当你在商店看到陈列的那块玉石,你会想到就是她!她也在等着你!
           产生了要玉石的愿望,单位组织旅游妻子同行,而且旅游的目的地是云南,一个加工玉石的地方——当回过头来看这一切时,会觉得是一种机缘巧合——这就是玉缘吧!
           四、赌石
           以前,就看过有关赌石的故事。说民国时期有个古玩玉器店的小伙计第一次跟着大少爷到缅甸云南等地采购。自己看到一块石头,就跟少爷商量说自己想买下这块石头,可不可以预支一年的工钱,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就带回了这块石头。老板看到后,就对这个伙计说:这块石头足可以让你开个店铺了!
           有这块石头垫底,他当了老板。等到自己的孩子都大了时,有个卖石头的人带来一块巨大的石头。要价自然也很高,很多行家只是看,不敢出手,他自己也犹豫。当他下决心要赌一把时,就每天晚上他都悄悄来到那家放石头的客栈,再灯下揣摩;如此一连几天,没有不透风的墙,整条街上老板们都知道他每天晚上都去灯下观石,这把大家的兴趣都带起来了,人们也纷纷涌到那家客栈,石头的价格也被炒了上去。这天,他再次观看后当着所有人的面说:我要了,我铺子的所有的东西都是你的了!
           石头搬回家,他每天闭门谢客日夜用凿子开石。困了就睡会儿,饿了家人送饭,半个多月之后,他开到了石头的一半,还没有见到玉石,多日的劳累加上失望使本来就已憔悴的他再无力支撑,一口鲜血吐在石头上后倒地而死。埋葬他后,晚上儿子进入放有石头的房中,当儿子在灯下照石头时在父亲鲜血涂过的石头上有一种奇特的光反射出来,儿子在此处开凿,结果里面是一块很大的墨晶。儿子用它做了十几副墨晶眼镜,每副的价格在当时是一千块大洋,家业转眼又恢复了。
           玉石都是包含在石头中的,也就是生长在石头中。缅甸有座山就产这种石头。但直到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也没有一项技术可以探测到哪块石头中含玉,更不用说测到玉石的品质,行家的判断出的概率要比普通人高,成功率高,但仍然有很大的风险。所以,玉石买卖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也就产生了原料石交易的特殊方式——赌石。只是现在用了机械工具,买了石头后开始使用刀锯,一刀锯下去马上就见分晓,所以,当地人有:一刀穷,一刀富,一刀穿麻布的说法。其实,只要石头中含有玉石,就不会血本无归;如果里面是上好的大块的玉石,马上就发大了,就像中了彩票特等奖。导游给大家讲的故事和我曾看到的故事也如出一辙,在云南大理等地区,类似的真实故事很多,人们到缅甸买石头很普遍,不是传奇,而是每天发生的事实;公路边住几层楼房的人家就是赌赢了的,而公路的另一边住平房的就是买到真正的石头血本无回的。正因为此,赌石带有很大的刺激性,历来就有去冒这个险的,不只是云南人。
           玉石资源也具有不可再生的特点,越来越稀缺,做出的玉石翡翠没有两件是完全一样的。以前,只有王侯将相可以佩戴玉,后来达官富人也可以拥有了;这几年人们富裕之后,玉石制品开始走向大众,但人常说黄金有价玉无价,真正的好玉是价值连城的,几万,几百万,甚至是上千万,上亿的玉石翡翠也是有的。
           乱世黄金,盛世收藏。玉,作为收藏品被人们炒的价格原来越高。从原料买卖的赌石,到手工制作带有艺人的创作作品,再到人和玉的缘以及人玉的互动(人养玉,玉养人),使玉石更有了的灵性和传奇色彩。
           古人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飞跃万水千山,到祖国的西南边陲旅游,真切地感受了富饶的红土地、美丽的高原风光、多彩的民族文化、传奇色彩的赌石故事、富有灵性的玉石,一趟云南之行收获不小——这些就是云南留给我的印象。
         
                                         

         
        来源:河北365bet现场走地盘_完美体育365官方网站_36500365体育在线投注网
        责任编辑:康占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