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治时评
        从"愿消费"到"敢消费"还欠哪些火候?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0-12-21 08:40:29 打印 字号: | |

            2010年的中国承载了诸多消费愿景。然而,不断攀高的CPI、尚不完善的分配格局以及仍需改进的消费环境,三重因素令这一年百姓的消费清单不容乐观,“没钱可花”“有钱不敢花”或“有钱不好花”的现象依然存在。进一步释放长期压抑的“消费需求”还欠哪些火候,如何从“愿消费”真正过渡到“敢消费”?记者展开盘点调查。

          涨价预期下如何有底气地消费?

          从“蒜你狠”“豆你玩”到“姜你军”“糖高宗”再到“油你涨”“苹什么”,看似调侃的消费新词,实则记录下今年以来百姓面对物价上涨的无奈。今年10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长4.4%,创下过去27个月最高水平。11月CPI数据继续攀高,同比涨幅达到5.1%,再次刷新年内记录。

          经久不息的“涨”声迅速传至消费领域,导致很多市民捂紧消费口袋。在南京一家企业上班的工薪族赵玉洁给记者算了笔账,“破开”一张“百元大钞”只能买到20个苹果或3袋羊肉,苹果够三口之家吃一周,羊肉只够一家人吃一顿。“你可以跑不过刘翔,但一定要跑赢CPI”,“过紧日子”的赵玉洁借用网上一句流行语说。

          “多项研究调查表明,影响消费者减少支出的罪魁祸首是通胀率。在通胀预期下,相比正常情况下的消费需求,如何尽力避免货币贬值所造成的损失,显然是消费者最先考虑的问题。”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晓认为。

          团购、非高峰时间买菜、利用商场“返券”……各种省钱攻略今年迅速流传。据统计,“联合起来与商家砍价”的团购网站,今年正以日均5家的速度增长。然而,这些省钱办法并非屡试不爽,不少还存在消费隐患。来自中国消费者协会的数据显示,自从年初出现网络团购以来,三成团购曾收到投诉。

          专家指出,消费者在涨价预期下更应保持消费理性,不必对价格波动过分敏感和焦虑,在努力节流的同时可考虑适当投资为消费开源。“抛储备”“调市场”“发补贴”,只要政府调控组合拳配合得力,CPI疯涨之势不难止住。

          如何让消费更无“后顾之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今年在一份总结居民消费存在突出问题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收入分配不合理是制约居民消费增长的根本原因。这表现在:一是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持续下降,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也偏低。二是收入分配关系不合理,再分配中对收入的调节不力,城乡、行业、地区以及群体之间收入差距大,特别是垄断行业的收入过高,分配行为不规范,分配秩序比较混乱。三是第三次分配中慈善捐助数量太少。

          “同龄人中,有的人坐拥几套房,可以让房屋长期空置,而我要拼命挣钱去买房。现在每个月我将近一半工资都用来支付房租,真正体会到了省吃俭用的感觉,更谈不上大胆消费。”采访中,80后北京市民王涛无奈的说法在同龄人中很有市场。

          关于改革分配制度的话题今年不断受到社会各界关注,不少专家为改革个人所得税、完善房产税制度建言献策。“在当前物价上涨较快的情况下,可参照东部发达地区生活成本适当提高个人所得税免征额,使其高于生活成本,更好地发挥收入分配调节作用。”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安体富说。

          在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眼中,要让消费成为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拉动力,除了使劳动者报酬的提高和生产同步,让消费者“有钱花”之外,还要改善民生,完善保障,让人们“敢花钱”。

          今年年中,曾有专家指出我国养老金存在1.3万亿元账户“亏空”,预计未来30年“空账”规模可达6万亿元。这一预计立时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虽说有国家财政‘兜底’,养老金‘空账’风险不会轻易失控,但还是希望这笔账能逐步‘做实’,最好实现保值增值。”在济南一家银行工作的李阳说,“只有将来生活有保障,老百姓才敢放心地花今天的钱。”

          “真”与“假”中怎样“放心消费”?

          “毒豇豆”“地沟油”“漂白蘑菇”……今年,一个个令人胆战心惊的新词,在消费者心中投下难以挥去的阴影。消费安全隐患还从国内延伸到海外。9月下旬,雅培公司宣布召回500万罐“甲虫奶粉”。虽然有不少中国家庭使用了这种奶粉,但大多数通过被视为“非正常渠道”的海外代购方式购买,中国消费者因此遭遇“退货难”。

          山东省质监局局长丛大鸣在分析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深层次原因时坦言,一是生产企业多、从业人员多,但规模化经营企业所占比例不高;二是少数企业不能主动自觉落实《食品安全法》等法律规定,抵制监管人员提出的建台账、立程序、查记录等要求;三是个别生产企业对待监管心存侥幸。此外,消费证据不足、维权手续烦琐、代购商家经营不规范等原因,容易导致消费者在跨国维权时陷入“死胡同”。

          今年以来,一些地方政府已在诸多方面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让消费者放心消费。比如,新增电动自行车为家电下乡品种的山东省规定,电动自行车下乡品牌和型号通过公开招标确定,参加投标的电动自行车供应商须在近两年国家及省级产品质量抽查中,抽查合格且无重大人身伤亡事故。产品生产企业须拥有在有效期内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创造良好的消费格局不仅要使产品质量过关,还应使消费者真正感受到“上帝”的尊严。而在现实中,让消费者不满的细节问题仍比比皆是,改善消费软环境仍大有空间。比如,对于久拖不决,令消费者不满的小额账户管理费、短信通知费等银行服务收费问题,监管部门及银行还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说法;对于广大消费者呼吁已久,甚至已出现“维权疲劳”的固话月租费问题,电信企业也有必要作出积极表态等等。

          作为备受瞩目的全球主要消费终端之一,13亿人口的消费能力始终不容忽视。经过2010年起起落落,中国消费市场已进行了深入调整。当前,在新一轮经济工作部署之下,“提升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培育新消费热点”的步伐正在加快。中国消费格局如何继续转型更加令人期待。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河北省高级人民365bet现场走地盘_完美体育365官方网站_36500365体育在线投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