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4%,再创年内新高。专家认为,目前物价上涨的压力不仅来自于食品价格的上涨,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以及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都助推了这一波物价的上涨。
食品价格推动CPI持续高涨
记者在上海市区一些超市和菜市场随机采访了几位消费者,他们均表示已明显感受到蔬菜和主副食品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下半年以来上涨幅度估算值在30%至50%不等,“现在还不会囤油囤粮,蔬菜价格上涨也只能被迫接受。”有消费者表示。
数据显示,CPI月度4.4%的同比涨幅中,食品和居住价格继续延续了高涨态势。其中食品价格涨幅高达10.1%,而居住类价格的涨幅也达到了4.9%。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认为,食品,特别是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是近期推动CPI持续高涨的直接原因。记者从上海真新粮食批发市场了解到,近期这家大型批发市场粮食、面粉、食用油等主要交易品种价格保持上扬势头。其中,5升装大豆油的成交价仅11月上旬就上涨了6%,达到每桶51.5元。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闫伟表示,到目前为止,CPI主要是由农产品价格不断上涨所推动的,但是近来导致通胀产生的因素出现了结构性转化的迹象。从历史经验来看,一旦CPI上涨因素由单一的农产品上涨推动转化为输入型通货膨胀、PPI传导和农产品上涨三力合一推动,CPI就会跃上一个更高的台阶。加上“十二五”中国将要推进收入分配改革,未来通胀预期或会更加严峻。
网友支招应对高物价
在“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糖高宗”、“苹什么”、“煤超疯”等网络热词的背后,都是网友们对物价上涨的无奈。日前一位成都女孩在网站上推出的“菜奴省钱攻略”红透网络半边天,“菜奴”、“团团族”、“海豚族”等新词也应运而生。
继大家耳熟能详的“房奴”、“车奴”、“孩奴”,“卡奴”之后,“菜奴”一词也广为流传。
网友“买菜省钱36计”为“菜奴”支招:“避开早高峰,改早上买菜为晚上买菜”,“男摊主比女摊主更好打交道”,“多看天气预报,明天下雨今天就多买点菜”……更有网友调侃,“在自家的走廊和阳台种大葱,想吃就拔一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