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加强与乡镇党政领导沟通协调。一把手亲自与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人大主席沟通协调,争取理解和支持,做到调解工作的人、财、物保障到位,为诉调对接提供有力的领导支持。二是实行人民法庭与司法所、基层民调组织业务联动。法庭干警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优势,通过介绍调解经验、讲解调解方法、组织观摩庭审、参与调解等方式,提高调解人员业务水平。调解人员发挥熟悉社情民意优势,对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形成优势互补,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三是加强诉前引导,实现诉讼与调解程序对接。强化立案审查时的法律释明义务,搞好诉讼风险评估、提示,引导当事人通过非诉讼方式解决问题。对调解成功的,当即履行必要手续;对调解达不成协议或达成协议后反悔的,依法立案,及时审理和执行,确保当事人合法权益。四是大力总结推广经验做法。成立诉前调解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诉调对接工作进行调研、指导并提出具体措施,加强经验总结,及时进行推广。同时坚持诉前调解、诉中调解与执行和解相统一,注重调动各方社会力量,共同化解社会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