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完善信访机制,落实院长、庭长接待日。向社会公开信访专线电话和违纪举报电话,坚持文明接待制度,对信访人热情接待,耐心解释,对来访人进行心理疏导,通过“面对面”倾听民意,“零距离”接访,防止矛盾激化,促进问题解决。二是完善便民诉讼机制。进一步完善电话立案、假日立案、上门立案等便民措施,建立诉讼“绿色通道”,对追索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劳动报酬、人身损害赔偿费等案件,一律优先立案,快速移交审理。三是完善巡回审判机制。积极探索适合农村特点的审判方式,千方百计解决农村群众诉讼难问题。在偏远村庄设立便民诉讼点,为地处偏远广大农村群众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司法服务。此外,基层人民法庭审判人员定期到偏远地区巡回办案,就地解决纠纷,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四是完善司法救助机制。关注贫困群众的司法需求,依法拓宽救助范围,对没有固定生活来源的残疾人、孤儿等起诉的一律免交案件受理费,对追诉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社会保险金、劳动报酬和经济补偿金等案件一律缓交诉讼费。积极争取党委、人大和政府的支持,建立司法救助基金。五是完善判后答疑制度。审判后对当事人提出的疑难问题,从案件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等方面详细解答,及时消除当事人对判后结果的疑虑,力争做到案结事了。